有哪些教育片?
吴玲兰,沈光耀,王,,张,四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在四个不同寻常的时空里一路前行。《不问西》热播后,这部文艺片所呈现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其中提到的国立西南联大更是让无数人反思和感动。
当时,西南联大的艰苦条件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几十名学生挤在铁皮和茅草房的屋顶下上课;雨季来临时,教室里经常下小雨。防空警报响起后,教授们在防空洞授课。
然而,即便如此,图书馆前的学生依然在排队,昏暗的灯光下,始终是一片寂静的自习景象;朱自清穷得连乞丐都不喜欢没钱。校长梅贻琦卖掉了他所有的贵重物品,而他的妻子则在街上卖早餐。闻一多为了补贴家用,不惜刻字卖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奠定当代中国科学基础的书籍在硝烟中诞生了。
告诉你的孩子和你自己,当面对困难时,我们需要记住西南联大的精神。那种刚毅!那种文人的性格!
2.奇迹男孩
《奇迹男孩》的电影情节不强求煽情,却直戳人心。一个看似不寻常的故事,道出了最平凡的道理。每个人的内心独白都透露着对爱情的不同看法。
有着严重畸形的主角奥吉(Augie)入学后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嘲笑,也遭遇过伙伴们的威胁和恶作剧。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奥吉放弃。相反,在父母的关心和鼓励下,奥吉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并依靠自己的幽默和聪明赢得了朋友和老师的认可。
电影中,奥吉的老师说:当你需要在正确和善良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请记得选择善良。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善良,才成就了奥吉的奇迹,让奥吉更顺利地走出困境,从而真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外界。
告诉孩子,我们选择善良,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是我们想通过善良让这个世界更接近完美。
3.狗十三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一个80年代出生的女孩写的。在融入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后,她饰演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李,一个和你我一样平凡的人,雕刻出了很多人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影片中,没有大是大非,没有大悲大喜,没有大善大恶。只有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困惑和一点点挣扎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曹保平导演说:“我们突然长大了,没人注意到。一切看似顺其自然,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这部电影戳中了家庭教育的很多痛点。很多场景值得家长思考。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做错什么?如何防止孩子在影片中以这种悲伤的方式成长?李万明想报物理兴趣班,但家里人说英语是个蹩脚的科目。李灿不喜欢玩乳糖,但他们说他必须喝。牛奶促进身体健康...
对于家长来说,要真正实现与孩子良好的教育互动,首先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忽视他的感受。
4.嗝嗝老师
如果你面对最难的学生,你会怎么教他们?2018上映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就和这个话题有关。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奈娜·马图尔(Naina Mathur)的女教师,她患有妥瑞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经常会不受控制地抽搐,发出奇怪的声音,而在紧张状态下,他们会更频繁地哭泣和抽搐。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奈娜终于在母校得到了一份工作机会,但分配给她的任务是教F班,这个班是全校最差的,还有一群学生是最难“对付”的。奈娜老师用自己的信念,通过因材施教,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再讲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师生关系永远不应该是单向的,而是良性互动、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结果。如果每个孩子都有正确的引导,那么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老师要秉持这种信念,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他们自由成长。
5.起跑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句话,这次被拍成了电影,搬上了大银幕。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如何绞尽脑汁让孩子从小上名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尽力不输给别人,但现实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为了给孩子报名校,他们做出了可笑又可悲的事情。
相信很多家长在这部片子里都会有* * *的感觉。表面上看,孩子们的“起跑线”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但影片却用剧情对比向观众传达了其价值观:比环境更重要的是行为方式。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正确的观念可以帮助孩子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让孩子变得更好。所以,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比给他优越的生活条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