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合力《挑滑车》
你看过武戏《挑滑车》吗?
《挑滑车》是一出爱国题材的戏剧,表现了岳飞手下爱将高崇自荐出征,抗击外族侵略的故事。
古代打仗人与马是一个整体,高崇憋足了劲用力挑,力挺如山——他感觉那铁滑车一辆比一辆沉重,不是铁滑车一辆比一辆重,不是高崇的力气越来越减弱,而是马的力气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气力已经消耗殆尽,最后一辆铁车压上来,马已经没有力气再上去了;高崇还是再一次催马上前——高崇是知道马已经没有力气了,可他仍然坚定地,义无反顾地上前,最后被铁车压死。
这是一出很难演好的长靠武生戏。在全国戏曲圈里,能演演好这出戏的寥寥可数。
早年我见过黄元庆先生两年里亲自传授这出戏,也看过他60多岁时在石家庄示范演出这出戏;
——年轻演员凭借武功与气力,可以学到挺像,但要学黄先生所演出来的那股神韵劲头,没有二三十年的钻研磨炼,是万难学到的,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
后来,与当时跟黄先生学这出戏的人聊起《挑滑车》,他说,越来越不敢演了——年轻时演的是冲劲;上了几岁年纪,理解的多了,心里有了人物,生怕演不好,力量也稍显不足了。正如书法,写到老才理解其中的奥秘。戏曲与书法,就是这么地磨人。
多部影视剧引用过《挑滑车》的台词与片段;
《大宅门》中白景琪那句:看那旁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就是仿效高崇的台词。
不由想起,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李大钊在天桥剧场里,准备发传单时,看到舞台上正在演出《挑滑车》,他就静静地站在二楼看戏,看的很认真——他不是不想散发传单,而是被高崇的英雄壮举所感染;也有不愿打断这出表现抗敌剧演出的意思;舞台上的高崇与电视剧中的李大钊的精神高度合二为一了。
直到高崇被铁滑车压死,李大钊的眼睛里也?满了泪水,接着他散发传单,号召人们起来,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
戏里戏外融合成一个整体,彰显了革命先驱已经做好了为国家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气概!
李大钊扮演者——张桐较好地表现了这一个组合的导演阐述。
只可惜,电视剧里那个饰演高崇的戏曲演员的功底是不足的,远远达不到长靠武生的水平,甚至很差。所以也很难感染调动观众的情绪;
像如此鸿篇巨制的电视剧,宣称每一件道具、布景都精到的来还原当时的历史原貌,那么,对这样一场重头戏——就应该请戏曲界有这出戏功力的演员来演。
说道还原历史,那个时代正是享有“武生宗师”盛誉的杨小楼,30多岁,正在风头正旺之时,还原他的舞台艺术形象,是不是也是还原历史的一个方面呢?
这么重大历史题材,不能以一般的戏曲演员来搪塞,即便不是杨小楼,在那个年代敢演出《挑滑车》的,也绝不是一般的演员。
至于为什么这么矫情,是想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出戏被反复采景,为什么能把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看哭,从而达到情感的内涵以及意象的外延的完美呈现,更好地理解剧情。
我发觉许多影视作品里,遇到穿插戏曲时往往显得制片人,心不在焉地得过且过,本来想法挺好,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你不懂戏曲,就请有责任感的、有良心的戏曲专家来做参谋,要像制作影视一样的高标准来做戏曲,不然,难免出现隔靴搔痒以次充好的怪事。
我为被铁滑车压死的高崇悲痛,更为舞台上逝去的杨小楼、黄元庆——那样的把一生放到舞台上的戏曲演员而伤怀。也不愿再看影视剧里,那种似是而非的戏曲。
因为,一般演员挑不了《挑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