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的内涵是什么
关于生死疲劳的内涵是什么如下:
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的悲欢故事。
创作背景:
《生死疲劳》的创作完全基于现实生活,莫言的写作初衷来自于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是人民公社化的时代,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莫言只有六七岁,每天上完第二节课,做广播体操时,学校旁的路上,村里一个单干户推着一辆被淘汰了的木轮车。
吱吱咯咯地发出刺耳的声音,从学生们面前经过。那人的老婆是个小脚女人,赶着瘸腿的毛驴。一且遇到潮湿或下雨的时候,这个木轮车就会留下深深的辙印,这给少年莫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创作过程:
莫言到承德开会,参观了很多庙宇,看到一些动物雕塑,他当时突然感觉可以让一个人经历一个从人到动物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经历、感知不同世界。同时,也增添了小说的魔幻色彩。有了这个想法,所以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设置了六道轮回的奇特写法。
作品影响和出版信息:
1、作品影响
《生死疲劳》荣膺美国纽曼中国文学奖、日本“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等多项殊荣。2006年7月,《生死疲劳》入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榜首),并被评为亚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书”。
2007年,《生死疲劳》获得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二届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2018年9月,《生死疲劳》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2、出版信息
《生死疲劳》首次出版于2006年1月,后有不同版本再版。《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于2008年出版后,迅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不少国际大奖。《生死疲劳》还被翻译成法语、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