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六记。

生长在酉水之滨的王村,是湘西的一个古镇。为什么叫王村?永顺县志:秦汉为山城,名酉阳,后为地方诸王之都,故名王村。因为古镇的遗留和猛洞河的漂流,芙蓉镇今天很有名。1994 5月17到4湘西,21在王村与醴陵的徐大元师兄过夜,第二天依依不舍的离开。做六个音符,就是这个顺序。

马史街

刚来王村的时候,印象深刻。早期电影《芙蓉镇》中有一个场景:一个中年疯子,穿着破烂的军装,左臂戴着红布,自以为是文革时期的造反司令。好像他每天都在这条石头街上徘徊,上上下下的徘徊,说话,咒骂,唱歌,跳舞。这部电影是在王村外景拍摄的,影片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然而,这条马史街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建成的,它漫长而曲折,给人的印象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世界上有许多马史街道,但这里不一样。吊脚楼到处都是,连着马史大街的两边。几乎一样的大小,略一样的风格,大部分都没有屋檐和台阶,出门就一脚把这条石板街圈起来。街道富余三五尺,平整光滑。没有痰,纸屑,果皮,花都难找。这是一条干净的街道。门口摆着小摊,织棉花,山货,杂药材,根雕,木偶等。,让你挑挑拣拣。有不粉不胖的年轻女性,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你喊:买点东西!有个女人在你眼前飞,看着你咯咯笑。

男人有遗产。老人们常常坐在门口,拿着一根三尺多长的竹竿,瞟着人,呼吸着,吹着纸媒(香烟的引火物),吸入浓浓的烟雾。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悠闲的吸烟者。几家豆腐店都打着“刘晓庆豆腐店”的牌子。刘晓庆饰演“芙蓉镇”的豆腐店老板娘,有“风流寡妇”的美誉。一些迷人的年轻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站在店里做饭做菜,就像老板娘一样。不一会儿,一群男女食客都被逗乐了,个个眉开眼笑,一副有钱人的样子。那时,马史的街道上充满了笑声、骂声、呼噜声,还有锅、盆、勺子、铲子和盘子的乒乓声,这成了一首交响乐。香味溢出了街道,空气变得清新而温柔,仿佛闻不到油烟和灰尘的味道。

马史街非常古老。有人说,它就像大山母亲的百件衣服,上面镶嵌着历史,风雨中总藏着潮湿的故事。猛洞河的确是带着大山的野性、狂傲和激情,一路南下,到了王村,才慢慢放松,在镇边歇息,向东游荡。

历经亿万年沧桑,时代风雨,小镇繁华落尽。现在它很漂亮。吊脚楼上那些黑洞洞的窗户,早就用石头盯着这条街了。他们见过村民,见过土皇帝,见过兵匪,见过落难的流浪汉,见过妓女,见过干部,见过疯子进山,现在却成了一串串的游客。也有过山民的热血,有过仁人志士的游魂,在这条马史街上泛滥漂浮。它有着古老的魅力,正在抖落历史的尘埃,让世界关注它。

在老街的后山,新开了一条街,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碰撞。我认为古老的马史街将充满风和魅力,否则谁会来王村?

马史街还在,我还会去王村。

西兰卡普

沿街走到河边,突然看到一个大吊脚楼立在一个台阶上。门大开着,几个女生在里面有说有笑,就走了过去。一个老人正在门口拉一团彩色线。

老人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材矮小,满头白发,一双老式的眼睛挂在鼻子上。我问他在做什么。他看着我,慢慢地说了一句“西兰卡普”,又低下了头。正厅里有几台织锦机,墙上挂着各种工艺品。我猜:这是湘西的织锦。如果你问,你就会确定。

西兰卡普,久仰大名。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时看不懂,后来弄了一本小书叫《三湘风情》,叫《土家被褥》,也叫土家织锦。其实也可以作为壁挂、桌布、背包等装饰品,现在大多已经演变成了精美昂贵的工艺品。什么都能织,叫土家织锦更准确。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西兰的土家族姑娘,擅长用彩线编织花果图案。她总想在背面织出漂亮的银杏花。女孩家有一棵银杏树。她一个人去了好几个晚上观察银杏树的开花(不知道这棵树为什么会在晚上开花),后来被传言白白丢了性命。后人怀念她,故称土家织锦为“西兰卡普”,世人可传。

《尚书》中出现织锦,《诗经》中有“绣锦”的记载。这种手工业至少在西周以前就出现了。去过长沙的马王堆历史博物馆,参观过新疆的一些民俗博物馆。我见过这种面料,大多构图简洁生动。在慈海:织锦是苏杭川的特产。这是指哪一年哪一代?我觉得土家织锦也应该算是湘西的特产,可以和长沙的湘绣相提并论。质地厚实,构思巧妙,色彩鲜艳,图案灵动多变,用手触摸没有软滑感。这个又粗又简单的东西真的很可爱。

我在一个作坊里见过一幅挂毯:月光下,河流、桥梁、人都在大小之内。闻着竹筏对面传来的水声,一对恋人在桥边窃窃私语,旁边还有一只小狗和一只山羊,都依偎在一起,各司其职。我问开店的姑娘多少钱,她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王村产土漆,柿子有名,都是精品。它们都有明确的标记,但我见过的织锦没有标记。锦缎无价。

瀑布

当你去王村时,你应该看看王村瀑布。不看的话,好像没去过。

这个瀑布既不凶猛也不猛烈。流水从小溪里来,顿时紧张起来。三条小溪迅速分道扬镳后,扭在一起,沿着光滑的石脊滚下石场,顺着洞溪飞了下去。噪音如雷,俘获人心。上升的时候,比不上黄果树瀑布,但是周围的景色极好。

水激巨石散落,阳光明媚,陈红雨雾交加。当地人说“雪浪飞虹”,应该很美,可惜下雨了。桃花雨季,此瀑布极为壮观。桃花早已凋零,白练由大变小,也很可观。

笑声、歌声和说话声经常从小溪里传来。在小溪的石墩上,有许多美丽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年轻的妻子们正停在小溪里洗澡。真相大白,石墩上绿草如茵,亭亭玉立,光鲜亮丽。水泊的儿子清澈如五色,有点像天山上的碧玉。玉落溪,镇上的姑娘都有点张狂,这是城里人很难想到的。

王村瀑布举世闻名,但它的溪流都不出名。我以为这里是灵溪,其实离灵溪很远。小溪奋力挣出一条幽深的小溪,弯弯曲曲,蜿蜒跌宕,清澈如玉,让人爱不释手。我称之为“优必选”。

不管叫什么,都应该改名。

伸出水面的房子由木制支架支撑的木头/竹子房子,梯子向上延伸

沿街排列着吊脚楼。一些砖立面和马赛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在一家私人民俗博物馆里,正厅里有一个火坑,旁边堆着柴火。这只是给游客看的一场秀。很多人的正厅里,就几个沙发套,什么都有;电视和录音机坐在桌子上,歌声从房间里荡出来,地方戏混在一起,软软的。不像镇上新开的卡拉ok厅,晚上很热,很烦。

吊脚楼是一座用木雕和木板建造的民居。我家乡的山区叫木地板。前年,我在莫斯科郊区。看到又矮又重的木屋,就想到了这座吊脚楼。在我家乡的山里,曾经有一座木屋,单间,盖着冷杉树皮,有两层。楼上堆满了杂物,楼下喂着猪和牛。这和湘西很不一样。

我在王村看到的多是两个房间齐头并进,多是双层阁楼;阁楼的屋檐是上翘的,有装饰的也有不装饰的。土家族苗族,由于环境的限制,变成了高坡村和村,王村应该是村,看起来庄重典雅。有的吊脚楼临江,飞檐回廊,月白风清夜清。男女在这里唱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我还没看到。去游宝峰湖的路上,看到一对唱歌台。几个土家姑娘像燕子一样在屋檐下飞来飞去,叽叽喳喳,但山歌好唱,也不总是张嘴。他们点一首歌都要收钱,只好笑着打!像一只紫色的燕子在低语。王存看不到对话台,也听不到吊脚楼上的山歌。好像少了点什么。

王村瀑布对面,悬崖之间矗立着一座吊脚楼和一座三层楼亭。《石经》荒芜,野草疯长,主人似已搬走,古楼自在,吊在河边,牵挂着。已经有些年了。有些风景照经常以它为背景,蓝天、白云、彩虹、石溪、绿草、绿树,伴着古镇,真的是一个景点。王村瀑布由于喀斯特现象正在一步步后退,这座独特的吊脚楼相当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消失。

想看湘西吊脚楼,还是省省吧。不知道游客有没有同感。

贵宇肥料

在王村镇,餐馆很多,门前的木盆里灌着自来水,盆里养着几条鳜鱼。木盆上长满苔藓藤蔓,小桂鱼在盆中游动,悠然如食客;大一点的坐在一边,仰着或躺着,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很有看头。

桂鱼,肉嫩味美,煲汤如奶,色嫩汤鲜;红络更是独树一帜,有香嫩之誉。我的家乡现在很难看到了。鳜鱼,又称花鱼、鳜鱼。在《徐文长·一草》中,据说它的鳞片像地毯,但我看到的是黄绿混合染料园中的黑点。长相不丑,嘴尖,背翘,用手一摸他的头,就会张开硬刺四处乱窜,有的人会生气。它以鱼和蜗牛为食,但我家乡很多人不吃它,拿它喂猫。其实挺好吃的。王村人把它作为美味推给客人,他们真的知道它的性味。大部分流浪食客都尝过不少美食。在这个湘西古镇品尝一碗桂鱼汤也是一种福气。在日本瑞朗高原的山里,我曾经吃过生鱼片,是用三文鱼做的,拌了姜的调料,但是比不过王村的鳜鱼。

鳜鱼肥在桃花雨季。张《渔父》云:“白鹭飞西塞山前,桃花流水,鳜鱼肥,绿竹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中不必归。”这个季节钓鱼非常有趣。可惜离家多年,小时候捉鳜鱼的场景已经不见了。

5月底,王村的鳜鱼也肥了。它被保存在一个木盆里,准备用来献祭。当我问餐厅老板娘,这条鱼是从哪里抓的?她笑着敲了敲壶边,大声回答:“孟河洞。”孟河洞两岸青山绵延,悬岩高耸,断壁残垣,河水湍急冰冷。在这里,鳜鱼自由地飞到水底,打着浪花,下到洞庭。现在禁止放在木盆里,环境大变。

人们来王村是品尝它还是欣赏它?喜欢吗?我不知道。

西周铜柱

西周铜柱是一个历史和努力。

西州,什么时候出名的?地方志记载:这里的龚宇属靖州,后属楚,后属黔中县,汉代属酉阳县,后属王村。据我考证,战国末期,楚已设酉阳郡。唐朝第二年(公元691),首次建立西州。虽然后来几经易名,但西州这个名字一直有所耳闻。这里曾经是其辖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地王古都,自然有名。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意为当地人;称苗族人为“白牌”,意为邻居;称汉人为“卡帕”意味着外来者。史书记载称他们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他们为武陵人,后来正史野史称他们为荆州人和无锡人。土家族是本地人,有依据。苗族人可能是三苗的后代。据《战国策》魏策记载,三苗之地,位于栗鹏(今鄱阳湖)、洞庭湖(今洞庭湖)、文山、衡山之间,尧舜时期为南方繁盛之家。后来由于民族斗争,逐渐退到西南山区。古代的西南包括今天的湘西之地。五代以前一直是土家族的统帅。五代时,江西彭姓入此,形势大变。西周铜柱与彭政权有关。

唐朝末年,江西冀州(今吉安)庐陵人和他的儿子彭世然(又名彭)联合当时的楚王马殷,杀了土家首领,然后征服了五溪蛮人,成了“土皇帝”。彭真为西州刺史,彭世然后接父职,建立老司城都城。他的后代历经9个朝代,25代,800多年。后晋四年(公元939年),彭世然与楚王马锡范在沅陵、临澧交战,战败后投降。公元940年,两个孟慧西州会西平在永顺县太平乡的这个雉丘上竖起了铜柱。1971年,因为凤潭水库,水位上涨,所以搬到王村花果山。如今,在常青树间,有一座五彩亭,亭中竖立着一根青铜柱,铸柱长2尺,入土6尺。上面刻着“伏羲州铜柱”四个字,明确了西州对楚国的隶属关系,楚国对西州不征税,不强买强卖,不侵兵。原为特殊界碑,现为名胜古迹景区。

彭的政权在历史上已有论述。彭昱的后人为了占便宜,去了国家三千块钱,选择住在山里。这期间有人违背盟约,有人十恶不赦,有人荒淫无度。但他们的祖先带领人民反抗楚王的统治和压迫,维护了湘西各族的利益。在彭政权的统治下,湘西一直以铜柱为标志,统一了疆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应该肯定。

朝代被废,王权被湮灭,只剩下西州的铜柱。

阿明诗人周说:“眼底万峰托地,山中一柱擎天。”

他肯定了西周铜柱。我不喜欢借古书,但有一段时间我很恍惚,一个个引他作证,求他友善的声音。

我觉得能被评论的历史应该是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