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唐玄宗之所以会将张九龄贬官是因为张九龄太过敢言直谏,再加上奸臣的挑拨离间,从而引发了他的不喜。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小便才名在外。待长大之后张九龄于长安二年报名参加科举,最后成功登进士第并被授予校书郎一职。进入官场第二年身任宰相的张说因为谏言得罪武则天而遭贬岭南,在前往岭南途中张说偶然得见张九龄所写的文章,大为欣赏。而张说的这番欣赏让张九龄颇受鼓舞,待到了神龙三年张九龄成功通过吏部试,继而成为秘书省校书郎。

神龙四年,张九龄得知太子李隆基文人策问活动,于是报名参加。最后他因在对策过程中表现出色而得以升任为右拾遗,与此同时他也给李隆基留下了不错的初印象。待李隆基登基为玄宗之后,张九龄的官职变更为左拾遗。李隆基在位前期十分宠信姚崇,而张九龄为了整顿吏治也曾上书提醒姚崇?远谄躁,进纯厚?,当时姚崇对该提醒也是虚心接纳。但是他们二人的政见并不是时刻统一的,所以二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不断增大,最后张九龄于开元四年辞官归乡。

时隔两年之后张九龄再一次应召入京,在此次入京之后张九龄因修建大庚岭路有功而被任命为左补阙。身任其职的张九龄主要负责吏部的人才选拔,因他做事公允,所以颇得他人认可。开元九年张说复任宰相,早就对张九龄颇为赏识的他也是对张九龄多番提携。在张说的提拔下,张九龄先是升任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后又任中书舍人。后来张说因遭遇弹劾而罢相,与之亲近的张九龄也遭遇牵连。

待张九龄再一次入京是在开元十九年,此次入京之后张九龄颇得玄宗倚重,其官职也因此逐渐提升。李林甫见张九龄如此受倚重十分嫉妒,但是苦于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只能通过推荐牛仙客为知政事的方式来降低玄宗对张九龄的倚重。对于李林甫的此次举荐,张九龄并不赞同,所以多次直言相谏。因其谏言而心生不快的玄宗在李林甫的挑拨离间之下终是免去了张九龄的知政事之职。继这之后,张九龄还曾因其举荐的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以及胡乱讲吉凶这两件事情一再遭遇贬职。

其实就张九龄在职期间所做之事来说,他对于?开元盛世?的出现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张九龄注重农业生产,推动吏治革新,注重地方官人选的任选,此外他还敢直谏。他的这些举动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也维护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