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生物群的研究进展
经过近20年的研究,瓮安生物群所涉及的生物属种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后生动物休眠卵和胚胎化石在该生物群中被发现和确认,使瓮安生物群不仅包含具细胞组织结构和组织分化的多细胞藻类原叶体、多细胞藻类集合体、丝状藻类、球状藻类、疑源类等化石,还包括后生动物休眠卵和胚胎化石以及早期后生动物的遗体或遗迹等化石。据最新的研究资料,含瓮安生物群的地层年龄在5.8亿~6亿年左右。
安生物群中已经研究发表的、解释为动物化石的标本以未分裂的受精卵和早期分裂的动物胚胎为主。
2015年3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朱茂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Eocyathispongia qiania)。这一化石十分微小,体积只有2-3 mm3,但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和完好的水沟系统,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的记录。该发现不仅将海绵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千万年,还意味着复杂的多细胞动物起源的时间可能远远早于古生物学家的传统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