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杜鹃的发展过程
2015年9月23日凌晨2点,第21号台风“杜鹃”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5点钟其中心位于美国关岛西偏北方约9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7.7度、东经137.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200-300公里。
2015年9月23日上午8点钟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东南方向大约13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7.7度、东经136.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260-300公里。
2015年9月24日上午8点钟位于冲绳那霸东南方大约9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8.9度、东经133.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260-310公里。
2015年9月24日下午5点钟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5点钟其中心位于冲绳那霸南偏东方向大约9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8.8度、东经132.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300-330公里。
2015年9月25日上午8点钟位于冲绳那霸南偏东方向大约8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4度、东经132.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300-33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70-80公里。
2015年9月25日下午5点钟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5点钟其中心位于冲绳那霸南偏东方向大约8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8度、东经131.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300-35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90-100公里。
2015年9月26日上午8点钟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东偏南方约10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9度、东经130.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360-41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140-150公里,12级风圈半径为80公里。
2015年9月27日上午8点钟位于我国台湾宜兰东偏南方大约6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2.3度、东经127.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390-41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160-170公里,12级风圈半径为90公里。
2015年9月28日早晨5点钟位于我国台湾宜兰东偏南方大约33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3.1度、东经124.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30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150公里,12级风圈半径为90公里。
2015年9月29日上午8点50分前后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登陆后,“杜鹃”快速减弱,并于今天上午10点钟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上午10点钟其中心位于北纬25.2度、东经118.9度,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