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是嗜杀之人,为何要屠戮徐州?是为父报仇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父亲曹嵩的“离奇死亡”,是曹操戮徐州的根本原因。没有太多的政治思考,其目的就是单纯的报仇雪恨。
但曹嵩到底是怎么死的,目前争议很大。
有关上述疑问,《三国志》、《后汉书》、《吴书》和《资治通鉴》给出的答案都有些出入。(这里的《吴书》不是《三国志》里面那个,而是东吴国史,由韦昭所著)
根据《三国志 》描述,188年猖獗的黄巾军如同狂浪摧沙般连连攻破汉室江山的城郡,守土不利的曹嵩被罢免了太尉一职,流放回家乡谯县养老。
189年,“乱世恶饕”董卓专横跋扈、祸乱朝政,企图颠覆汉室江山。一时之间,天下各路诸侯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起兵伐董,满腔热血的曹操举起“兴汉”的大旗在陈留挥师起兵。
曹操劝说父亲曹嵩跟随自己讨伐董卓,一来能保护曹嵩的安全,二来倘若今后论功行赏曹嵩也能分一杯羹,但是曹嵩拒绝了曹操的提议,带着曹操的弟弟曹疾赶往琅邪躲避战乱。
194年,名声大噪的曹操在兖州安身立业,曹嵩得知儿子曹操终于在乱世中闯出了一片天之后非常欣慰,决定带着曹疾投奔曹操。孝顺的曹操一早便安排泰山郡郡守应劭去迎接曹嵩,但是应劭在半途中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噩耗,曹嵩、曹疾在途经徐州时,被徐州牧陶谦杀害。
曹操得知曹嵩被害的消息后勃然大怒:“陶谦老匹夫!不把你全家赶尽杀绝,我曹宝宝誓不为人!”
于是,凶如虎狼的青州大军兵临彭城之时,曹操大喊:“给我屠!我曹操要用满城百姓的鲜血,祭我枉死的父亲!”(这里纠正一下题中的错误,当时徐州并不是一城之地,而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域,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省。曹操屠的徐州许多城池,比如彭城、睢陵、夏丘等等)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三国志》
《三国志》中,曹操的屠城行为非常单纯,仅仅是为父报仇而已,没有其他的用意。这一点和《后汉书》的记载倒是比较符合。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
而《吴书》中描述的情况与《三国志》、《后汉书》有些出入。
根据《吴书》所说,曹嵩之死于陶谦无关。
194年,曹嵩途径徐州之时,陶谦为了拍曹操的马屁,送了百余辆资重物品给曹嵩,并且派遣都尉张闿率二百余名士兵护送。当曹嵩到达泰山郡时,张闿见财起意,不仅劫走了财宝资重,还杀了曹嵩、曹疾,之后投奔了袁绍。
曹操迁怒于陶谦,于是屠城……
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吴书》
《吴书》中,曹操的屠城行为则有震慑袁绍的意图,毕竟杀死曹嵩的张闿投奔了袁绍。 值得一提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描述与《吴书》又有些出入。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曹嵩和曹疾带着上百车金银财宝从琅琊出发投奔曹操,曹嵩在途经徐州阴平县时,遭到阴平县守军的突然袭击,阴平县守军抢走了金银财宝,又将曹嵩、曹疾杀死。
曹操找不到凶手,便干脆将整个徐州城的全体军民屠杀殆尽。
操引兵击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其实不管凶手是谁,归根结底,曹嵩的死,唤醒了曹操心中沉睡已久的恶魔,曹操在《善哉行》中写到:“我愿于天穹,琅邪倾侧左”。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将心中的愤恨倾诉给天地苍穹,愿苍天将琅琊倾入海底来平息我的愤怒!”
不要说屠戮徐州,当时的曹操恨不得将青徐四州都屠了。刘备伐吴的心情想必与曹操屠戮徐州如出一辙。
什么是英雄?什么又是奸雄?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英雄,只有被仇恨,和愤怒只配的“人”。
曹操屠戮徐州城的行为天理难容,人神***愤,所以曹操会背负奸雄的骂名永生永世,但若换作是你的父亲、弟弟被杀害,你会怎么做?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寄宿着一只魔鬼,只不过唤醒魔鬼的形式与条件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