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坚持发展生产 (一)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种养业。着重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水产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比重。今后5年,江州区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六大特色农业。1、巩固甘蔗种植业。到2010年,甘蔗总产量达500万吨以上。积极实施甘蔗生产“六化”,使高产高糖品种常年保持在80%以上,使甘蔗种植业成为广大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2、把剑麻种植当作培植后续财源的重要工作来抓,到2010年,剑麻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3、将木薯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木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4、将培育壮大养牛业作为拉长蔗糖产业链、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培育“蔗—牛—菇”、“蔗—牛—奶”等生态关联产业链,争取到2010年,牛存栏12万头。同时,合理规划布局羊、生猪、名贵鱼种、家禽等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壮大水产畜牧业。5、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太平、江州、那隆等3个蔬菜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蔬菜基地1万亩。6、抓好龙眼、柑橙、菠萝等名优水果基地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优化全区农产品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战略、营销网络、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到2010年,建成江州、那隆两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太平、江州两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重点建设的太平、驮卢、江州3个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争取到2010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着重抓好农村道路和汽车客运站建设,逐步解决农村群众“乘车难、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以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为载体,整合资金和力量,分期分批全面实施,到2010年,全面完成“扶贫十年规划”后五年扶贫工作任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认真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让广大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使江州区外出务工人数保持在4万人以上。 三、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强化规划,推进试点 积极推进文明新村试点建设,重点抓好驮卢镇岜白新村、雷州社区新村屯、逐盎村渠独屯以及伏廖村那渠屯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建设工作。各乡(镇)每年规划并建设1—2个文明新村,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四、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 一是要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二是要落实对农民的减负政策。 五、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一是要扩大公***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和以工促农的力度,使公***财政合理投向农村公***产品和公***服务。特别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二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加强对农民基本生活权利的保障,尤其是医疗、劳动和生活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农民改变身份进城落户,并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 六、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的诉求 一是要严格按规定办事。严格执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不违法占地,不越权批地,对被征地农民给予足额补偿和安置到位。二是要健全农村信访工作责任制。要逐级负责,深入调查,变“上访”为“下访”,倾听农民呼声,解决农村中的各种难题。三是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要按照“五新一好”建设好班子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着力提高他们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维护、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促进和谐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