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二次曝光》的文艺气息如何?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李玉,很懂得如何拍出一部接地气又精彩的电影。一个好的纪录片导演有潜力成为一个好的电影导演。第一,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凡的一面,通过真实的影像体会高于生活的哲理。真正好的艺术品不是飘在空中的气球,而是永远不会断的风筝。一端牢牢地握在人们的手中,深深地种在泥土里,另一端辉煌地俯瞰着整个人生。李渔早年在东方时空,锻造了将普通人的故事升华为艺术作品的能力。

从李玉最早的纪录片《姐姐》可以看出,她热衷于题材的选择。原来她拍的是一个刑警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去警察局,而是去了警察局。原来家里两兄妹是个极好的题材。兄弟姐妹都是同时剖腹产的。他们之间没有区别。但是,母亲在生活中处处照顾弟弟。两兄弟发生争执时,她总是用“你是我妹妹”来保护弟弟。终于,姐姐爆发了。“是我姐姐吗?”这样,女生就反抗了身份带来的不平等。简单平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自我认同的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不平等的反抗。这种对身份的困惑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抗贯穿了李玉的每一部电影。虽然《今夏》还未上映,但我们可以想象导演在这部大陆第一部关于女性同性恋的电影中对边缘女性身份的关注。之后,李玉的电影虽然更加商业化,但依然保持了独立的女性视角,关注边缘女性。《美丽》中的四川小镇女孩失去了婚姻和亲生儿子的身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正常的母子关系,是母子,像兄妹,更像恋人。边缘化的悲剧性现实建构了一种真实而变态的人物关系,这种关系太真实了,让人无法面对。苹果里的北京洗脚女也在身份的圈子里打转。北京这么大,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她是北京人还是北京繁华都市的过客?她自己的骨肉,就像《美里的少年一样,遭遇了身份缺失的人生悲剧。在官本位、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太多人对自己的出身不满,因为身份而遭受各种不公。而出身和身份恰恰是你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每一个努力成为社会主角的现代人,自然都在自我认同中迷失了自我。后来的《观音山》延续了李渔的女性视角,体现了她对生与死的探索。失去儿子的母亲比死还难受。从开始的破罐子破摔,到最后的从容跳崖,是人生历程的改变。最后一次跳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身体上的开悟。从《这个夏天》到《二次曝光》,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于对女性题材的执着坚持,也可以看到她对女性身份和地位的执着关注。《二次曝光》可以说是李玉最具商业气质的一部电影。分段式的电影结构和心理谋杀、情感变化等元素的运用,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这部电影对女性身份的探索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范冰冰饰演的宋琦,有着复杂而悲壮的人生经历。影片通过一虚一实的两段式结构,为我们拼凑了宋琦的双重人生。小时候父亲在海难中去世,母亲在刘律师的帮助下拿到退休金开了一家杂货店,并和刘律师开始了暧昧关系。父亲终于活了下来,为了保住退休金,他隐姓埋名地生活。在一个想家的雨夜,他发现了妻子的隐怒,掐死了她,然后开始了隐姓埋名的逃亡生活。宋琦就这样在刘的家里被抚养长大,她和刘律师的儿子从此产生了像兄弟姐妹而不是恋人的复杂感情。生父因为生母和养父有一腿而杀了生母,但她喜欢的人是她的哥哥。爱情中的第一个障碍是她的养父,他在寻找生父的路上车祸身亡...以上剧透是为了理清人物,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宋偏执的根源。

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可以深刻的描述女性的感受:“不要想太多,你的想象力会创造出一个起初并不存在的问题。”但是生活的问题已经在那里了,当你无法面对的时候,你只能依靠幻想来治愈生活的创伤。当你无法强大的时候,你不得不选择幻想。想象是对快乐的模仿,是治疗创伤的良药。但如果你想象的太多,那就是一种病,一种不疯不活的心理顽疾。因为爱情的缺失,宋琦幻想了一个叫刘东的同事,然后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人埋尸的幻想。

现实生活已经够残酷了。偏执和人格分裂是对悲惨生活的逃避,也是对现有存在的不同表达。禁闭岛的老兵无法面对战争的创伤和妻子溺死孩子后自杀的悲剧,幻想自己是联邦侦探;《时过境迁》中的林青霞,因为她高不可攀的爱情,变成了慕容燕和慕容燕。对于看惯了惊悚片和人格分裂的观众来说,影片的惊悚设定在整个剧情结构中显得幼稚而多疑。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而产生妄想的宋祁,想象了一个比现实生活更残酷的世界。她为自己设想了一个情人,却为情人设想了一个小三;她没有把小三想象成坏女人,而是把人物设定成自己的闺蜜;她想象着杀死并埋葬情妇,与男友闹翻,杀死一个叫刘健的警察,从而为养父的死自责...影片中的宋琦不仅偏执,而且极度自虐。影片在宋琦偏执中的剧情设定明显不足,虚幻的想象并没有完全成为残酷现实的对应和补充,或者说现实的残酷并没有完全服务于剧情中的幻想。以至于电影前半部分的想象和后半部分的现实生活在剧情和观影上被情感割裂。在通常描写人格分裂的影片中,总是把答案放在影片的结尾当然是合理的,可以让整部影片浑然一体,让观众在最后一刻恍然大悟。李玉把答案放在影片中间,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她用整部电影的一半时间向观众讲述了宋偏执的根源,却没有让奇幻元素在剧情的布局上自圆其说,导致了影片前后情节的割裂。整部电影虽然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只是两个残酷故事的生硬组装,在情感设定上也没有达到完美的和谐。

宋琦对自己身份的错位是李玉电影主题的一贯表现。但加入了很多类型的电影元素后,说明李玉对这类元素的掌控力不足。影片中人物的分裂人格被多处镜子调暗,另一个重要道具是宋琦家中的网状灯。网状灯不仅创造了一种模糊的效果,还模仿了林青霞的《时之灰烬》中的鸟笼道具。描写人格分裂的两段也用了差不多的道具,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致敬。知道这种方式的观众一定会会心一笑。影片前半部分的惊悚谋杀似乎是为了惊悚,在整部影片中显得矫揉造作。在这类电影中,笔者认为最好的是法国电影《安吉狂想曲》。

片尾宋琦的白发和海市蜃楼可谓神来之笔,弥补了影片商业元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