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偶得
看书时,无意中翻到《呻吟语》二则,颇有收获,特作一记录。其一《存心》,“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意思是说,君子敬畏天,不畏惧人;畏惧纲常礼教,不畏刑罚;畏惧不合道义之举,不畏不利于己之事;畏惧虚度人生,不畏惧为义而舍生。其二《问学》,“怠惰时看工夫,脱略时看点检,喜怒时看涵养,患难时看力量。”意思是说,怠慢懒散时可见其修养程度,轻慢不拘时可见其自省约束的能力,喜怒时可见其控制情绪的涵养,患难时可见其克服困难是否坚强。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他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故以“呻吟语”命名。全书***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内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外篇分为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篇。一***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该书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有现代学者誉其为:“古今罕见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
《呻吟语》开启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先河的名著,自明末始,吕坤及其著作《呻吟语》在中国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文字出版发行。行文中时常出现警言妙语、真知灼见。如在修身方面,作者认为,“沉静最是美质,益心存而不放者”,而“任口恣情,即是清狂,亦非蓄德之器。”沉心静气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潜心思虑而不放任;信口胡说,即是轻狂的表现,这样的人难以修养出好的品德。读到这里读者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心与口,看来要培养良好的品德,非得管理好这两个家伙才是。故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名言警句,以便细细揣摩,慢慢理解。
1、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居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2、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
3、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4、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作热闹人,说孟浪语,岂无一得?皆偶合也。
5、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过则两过都免,一不认过则两过不免。
6、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7、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肯断割耳。
8、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9、惟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 凡深言者,得道之浅者也。
10、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11、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
12、水千流万派始于一源,木千枝万叶出于一本 ,人千酬万应发于一心,身千病万症根于一脏。
13、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
1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
15、一薪无焰,而百枝之束燎原;一泉无渠,而万泉之会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