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将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防疫计划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并保证动物防疫及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所需的经费。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应当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并协助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工作。

公安、财政、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外,结合自治区实际,规定重点预防的动物疫病。其病种名录由自治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第六条 动物疫病的预防实行计划免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和自治区重点预防的动物疫病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计划和其他疫病预防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单位和个人饲养、经营的动物,应当按照当地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计划,接受免疫接种。

对拒绝接受强制免疫的,在发生疫病时,被扑杀或者销毁的动物造成损失的,不予补偿。第七条 动物免疫实行免疫标识制度。

强制免疫接种由动物防疫员实施。动物实施强制免疫接种后,须对猪、牛、羊等动物佩带免疫标识,并建立免疫档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买卖、涂改、伪造免疫标识;不得收购、屠宰、运输无免疫标识的动物。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适量储备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有关物资,所需药品、生物制品经费及其他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预防动物疫病所需生物制品,由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照国家规定统一组织供应。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许可不得经营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第九条 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可以在农村和规模化养殖场聘用动物防疫员。动物防疫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条件,经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物防疫员证书后,方可执行强制免疫任务。第十条 出入县(市、市辖区)境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货主、承运人在装前卸后,必须对运载工具进行清扫、洗刷,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者指定的单位进行消毒,对清除的污物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运载工具等实施消毒后,出具消毒证明。

运输途中不得宰杀、销售、抛弃染疫和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动物。患病、死亡的动物及其排泄物、垫料等污物,必须在指定的地点或到达站点卸下,并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前两款规定的消毒、无害化处理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第三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第十一条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监测结果应当逐级上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疫病或者疑似疫病的动物,应当及时向当地乡(镇)动物防疫组织或者县(市、市辖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迅速进行实地查验,确属疫情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按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出入境动物检疫机构检出的动物疫病和军队发现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的动物发生疫病时,应当及时通报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必要时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协助控制、扑灭疫病。第十二条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或者二、三类动物疫病爆发流行或者发现新的动物疫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地区,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启动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发布封锁令,对疫点、疫区实行封锁,将疫情逐级上报,并通报毗邻地区及有关部门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