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格达奇区的社会事业

从1981年到2011年,加格达奇已累计完成义务植树400多万株,完成市区植树150多万株。2012年,加格达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29.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走在了全国前列。

加格达奇从绿化北山开始,1981年,在北山栽下的第一批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樟子松、落叶松、杨树、柞树、紫丁香郁郁葱葱。为纪念开发大兴安岭的铁道兵、缅怀牺牲的革命先烈,加格达奇区政府还在这里建起了铁道兵纪念碑和烈士陵园。2005年,北山公园被黑龙江省认定为AAA级森林公园。2007年,被黑龙江省军区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甘河南岸的山坡多年来成了提供城市建设石料、百姓烧材、农家放牧的场地,山体千疮百孔,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兴安岭投入800多万元,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攻坚战,仅全民义务栽植樟子松就达万株以上,昔日的“半砬山”又重焕绿颜。

加格达奇投资1亿多元,在城南建设了中国大兴安岭寒温带植物园。植物园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栽植各类植物超过10万株。加格达奇还在甘河北岸建立了甘河生态植物园。2011年春,加格达奇启动大苗木栽植行动,驻加各单位机关干部***栽植樟子松大苗901棵,栽植果树、山丁树、白桦、稠李子、沙棘树等苗木8833株。

多年来,加格达奇先后完成了北山森林公园、甘河生态植物园、寒温带植物园、知青广场、加格达奇区第五小学后山坡、金刚寺南侧山体、五一村东侧山体、铁路新区东侧山体等绿化任务。同时,相继完成了地区老干部局、加格达奇西小河、生态家园小区等绿化工程。他们还有效治理了加格达奇城区周边“小开荒”,开展了退耕还林活动,使这些土地逐步恢复了植被,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千余亩。

2011年,加格达奇又投资2225.5万元,完成了城区东出口、民悦园、林海路和兴安广场4个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3.6公顷,使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625.5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42%。 2013年主要围绕生态型花园式城市建设整体升级,重点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造基础设施,城市总体形象大幅提升。***累计筹资22亿元,新建棚改楼房15万平方米、公租房5万平方米,配套道路9条,阳光分房4062套,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观;建设4座立交桥、3座跨河桥,改造市政道路5条,立体式的城市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节能改造楼房50栋,供暖改造110栋,维修供水管线147栋,完成供水主干线5条,新增燃气入户3000家,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完成绿化工程6项,栽植苗木花卉49万株,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达39.8平方米,生态型花园式中心城市的特色初步显现。

2013年,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美化乡村环境,农村展现出新的活力,为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建成500亩蓝莓种植基地、500亩菊苣种植示范基地、50栋棚室生产基地,复耕农地670亩,流转土地2000亩,完成农民劳动力转移1340人,实现劳务收入2400万元。修建农村道路4条,改造砖房和泥草房830户,有764户农民入住城市棚户区,在加北乡建立全地区第一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幸福村、加南村被省评为四星级村。以加北乡为示范先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 加格达奇嘎仙洞位于鄂旗首府阿里河西十公里处的嘎仙山。它本是天然的山洞,很早就存在,当地鄂伦春人都知道,并流传着许多有关嘎仙的神话。在嘎仙山南侧25米的陡坡悬崖上,赫然一个大洞,洞口张作菱形。洞内宏伟宽阔,穹顶浑然天成,高20多米,有如大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幽暗深邃,神秘莫测,使人感到一种威严肃穆的恐怖气氛。1980年7月30日,深有研究、颇有抱负和毅力的考古者米文平,在自己论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历四探嘎仙洞,终于发现了刻于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确定了嘎仙洞就是鲜卑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