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获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三次科研评奖一等奖。

论文:

1.《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内涵、限度及其互动》,《河北学刊》2007年第6期。获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二次科研评奖科研成果一等奖、“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二等奖。核心内容被新华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

2.《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之基本路径论析》,《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

3.《论政治国家的限度》,《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

4.《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分析》,《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5.《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维度下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中***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6.《论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学术界》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建构:从身份走向契约》,《学术界》2006年第2期。《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收录;《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 篇目辑览》收录;《资料通讯》2006年第5期转载。

8.《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9.《人性假设与政府建构——中西政府建构传统的人性基础之比较研究》,《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

10.《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析》,《福建论坛》2008年第7期。

11.《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福建论坛》2010年第6期。

12.《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契合与分殊——以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例》,《福建论坛》2011年第7期。

13.《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江淮论坛》2009年第5期。

14.《追求正义与善:古典时期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缘起》,《江淮论坛》2011年第6期。

15.《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结构性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6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政府创新网等转载。

16.《中国特色社会生活契约化》,《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2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

17.《论政治合法性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1期。

18.《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挑战和路径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3期。

19.《国家与社会:内涵、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4期。

20.《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存***强》,《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人民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

21.《论当代政府建构的四个转变》,《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2.《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获中国国际***运史学会2011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3.《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4.《论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基本类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25.《尼采价值哲学初探》,《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获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三等奖。

26.《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范式转换》,《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7.《论公民社会的限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8.《市场经济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9.《有限政府理念建构的哲学之维》,《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30.《协商民主的价值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1.《马克斯·韦伯合法性思想评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2.《霍布斯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3.《利普塞特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34.《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35.《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36.《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理论月刊》2009年第10期。

37.《“开放社会”的四大悖论及其解决——析波普尔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38.《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9.《论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嬗变》,《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

40.《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4期。

41.《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2.《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3.《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4.《洛克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5.《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前沿》2011年第1期。

46.《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前沿》2007年第12期。

47.《公民社会的契约文化》,《学习时报》2006年5月22日。人民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管理科学院《前沿论丛》第75期等转载。

48.《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学习时报》2007年10月8日。人民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社会学网等转载。

49.《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学习时报》2008年4月21日。人民网等转载。

50.《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

51.《civil society 意涵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