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革命

地球形成于45亿年前,最早的生物是微生物。大约6543.8+0.8亿年前,这些微生物开始组合成大型生物,第一批动物开始出现——它们可能是像海绵或水母一样的简单生物——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就是证明。后来出现了带壳的小动物。一般来说,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原始的。

5.4亿年前,地球迎来了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化石证据表明,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都是在短短几百万年内出现的,三叶虫就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生物。从此,地球上的动物走上了进化的快车道。到二叠纪末期,地球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生态系统,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粘蝾螈、短锯齿龙、小型二齿哺乳动物和食肉美齿哺乳动物。

三叶虫

蝾螈化石

二齿兽

漂亮牙齿的野兽

在过去的5亿年里,我们的星球上发生过5次特别严重的大灭绝,其中2.52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是最接近完全灭绝的一次。二叠纪末,由于大陆板块的相对运动,地幔中的岩流从地表绵延数公里的巨大裂缝中喷涌而出——喷发持续了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灰尘遮住了太阳,酸雨腐蚀了土地,植物枯萎,野火肆虐,食物链崩溃。岩浆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失控,融入海洋的二氧化碳也增加了海水的酸度,从海洋中释放出大量氧气。这一切使得当时地球上大约90%的物种消失。所以二叠纪演化成三叠纪的时候,地球是一个空无一物的世界。

2005年,在波兰发现了一种新的遗迹,这是一种大约猫爪大小的脚印。它被命名为“原旋趾足迹”,留下这些痕迹的生物被称为“原旋趾足迹制造者”。它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恐龙,生活在三叠纪早期。到了2.46亿年前,和狼差不多大的恐龙已经可以用脚到处跑了,就像迷你版的霸王龙一样,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恐龙。命名意义上的恐龙出现在2.4亿年到2.3亿年之间。尼亚萨龙可能是最古老的恐龙,也可能是另一种恐龙类型,这取决于你采用哪种命名标准。

尼亚萨龙

恐龙出生的时候,地壳还没有移动,所有的陆地都是相连的,从北极到南极。地质学家称之为超大陆和泛海洋。最早的恐龙——雷龙和腱龙生活在“桑拿房”里——三叠纪时期的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得多。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季风是全球性的,是巨型季风,今天只在部分地区出现。这个暴风雨、闷热、喜怒无常和危险的地球非常不友好。早期的恐龙生活在潮湿的地区,那里的温度更能忍受。Herreralon生活在赤道以南的Iski-Guaras-to山谷,食肉的南十字星生活在今天的巴西,南方男爵和加拿大的Caparis生活在今天的印度。但那个时期的恐龙处于生态链的边缘,换句话说,无足轻重。三叠纪的标志恐龙是腔肠动物,因为在墨西哥北部的阿比乔村发现了数百具腔肠动物的骨骼。

Herreralon

Herreralon

多孔龙

多孔龙

恐龙虽然出现在三叠纪,但在数量和多样性上要弱很多。当时鳄鱼类动物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恐龙在3000万年里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恐龙已经走上舞台,食肉兽脚亚目恐龙、长颈蜥脚类和食草鸟臀类这三个主要类群在进化中分道扬镳,它们会有不同的后代。

20.65438亿年前,三叠纪即将结束,世界巨变,超大陆断裂,北美与西欧分离,南美与非洲分离,大西洋出现。巨大的变化导致了超过30%的物种灭绝。每一种鳄鱼都消失了,只有少数原始鳄鱼存活下来,后来演变成了现代的短吻鳄和鳄鱼。生态链中巨大的物种差距为恐龙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但为什么恐龙在被超大陆撕裂的世界末日中幸存了下来?答案是:不清楚。但毫无疑问,随后的侏罗纪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真正开始。

三叠纪巨变之后,恐龙的多样性呈现出爆发的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巨型蜥脚类恐龙。莫里森组是指一层很厚的沉积岩层,在美国西部片里经常可以看到,是晚侏罗世化石群最多的地貌。化石群表明莫里森组具有完整的生态链。有腕龙,重约55吨,雷龙和迷惑龙,比腕龙小,它们在30到40吨之间。还有一些较小的梁龙和崇龙,重约10至15吨。起初,那些巨大的恐龙骨骼误导了科学家,因为没有人认为恐龙可以长得这么大,所以科学家认为它们属于他们知道的唯一可以长得这么大的生物——鲸鱼。蜥脚类恐龙是侏罗纪进化最成功的恐龙,其主要标志是多样性和生态位划分。高耸的针叶树,低矮的蕨类和低矮的灌木,每个位置都被一只或几只蜥脚类动物占据,它们瓜分资源,各取所需,共同生活。

(最大的是腕龙)

(腕龙)

腕龙

腕龙

(雷龙)

(梁龙)

崇龙

除了这些巨大的食草恐龙,还有长着背板的剑龙和西龙,甲龙的桃龙和齿龙,以及大量以蕨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恐龙。侏罗纪最令人生畏的掠食者是异特龙,被称为“侏罗纪屠夫”。这只恐龙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怀俄明州谢尔镇附近的豪奎里被发现——它是一具几乎完整的异特龙骨架,绰号“大艾尔”。异特龙重约两到两吨半,擅长奔跑。它的牙齿不是很厚,咬合力也不是很强。科学家认为它用自己的头砍猎物。然而,在莫里森集团食物链的顶端,很可能是一种龙,但人们对这种恐龙知之甚少。

剑龙

摩尔加隆

大艾尔的球

异龙

满隆

还有一种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的黄金时代并不那么出众,但在白垩纪末期达到了食物链的顶端,那就是霸王龙。暴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也有广泛分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暴龙是西伯利亚的哈卡龙——有点像今天的狼或豺。在中国,五颜六色的冠龙(它的名字来自头骨顶部的一个华丽的莫霍克骨冠)、蒂龙、中国暴龙(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型霸王龙)、华丽羽毛的王龙和在中国赣州发现的中国乾州龙。在英国发现的第一只霸王龙,以及侏罗纪的霸王龙和史泰龙。

彩色冠龙

狄龙

长着华丽羽毛的王龙

中国乾州龙

最初的霸王龙

侏罗纪霸王龙

斯托龙

65438+4500万年前,侏罗纪结束,白垩纪随之而来。南方的冈瓦纳分裂,非洲和南美洲脱离冈瓦纳,然后南极洲和大洋洲分裂。在这个过程中,火山爆发,环境恶化。于是在大约65438+2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世界,曾经种类繁多的蜥脚类动物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三巨头”——雷龙、腕龙和梁龙几乎灭绝,主宰地球的变成了一群完全不同的恐龙,比如阿根廷龙,它们可能是世界上生活过的最大的动物。植食鸟臀恐龙已经发展壮大,其中最著名的是19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禽龙,这是第一种被命名为恐龙的动物。有背板的剑龙也进入了漫长的衰退期,在白垩纪灭绝。取而代之的是甲龙,一种长着盔甲、行动缓慢的奇怪恐龙。小型食肉恐龙的多样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变成了杂食性甚至素食恐龙,有的进入了水域生活。在白垩纪早期和中期,食物链的顶端是蜥脚类恐龙。鲨鱼龙因其长有鲨鱼般的牙齿而得名,种类繁多,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赤道以南的南方巨兽和马普龙,南美洲的克佐龙,北美洲的棘龙,亚洲的伪龙和克拉玛依,欧洲的昆卡猎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条鲨鱼龙。五千万年来,这些巨大、强壮、凶猛的掠食者统治着世界。但是到了白垩纪末期,这些曾经繁荣的鲨鱼放弃了它们的统治,霸王龙上升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其中最著名的是霸王龙,也就是霸王龙。

禽龙

巨兽龙

马普隆

奎一龙

高棘龙

在客家龙、彩色冠龙和华丽羽毛的王龙追逐猎物的时代,超级大陆刚刚开始分裂——大多数板块以人类手指指甲生长的速度漂移。但到了白垩纪末期,大陆相距甚远,地球的面貌与今天非常相似。换句话说,该地区特有的恐龙不可能像侏罗纪那样在任何时候踏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所以北美之王霸王龙只出现在那里。

暴龙

霸王龙体型巨大,重达7-8吨,浑身长满鳞片,鳞片之间有丝状的毛发般的羽毛——不是鸟类的羽毛——事实上,古生物学家倾向于认为大多数曾经已知的恐龙都有羽毛。锥形的长尾是用来平衡身体的。后肢粗壮,只有三个脚趾,前肢短,有两个短粗的手指。霸王龙起源于中国或蒙古,在某个时候它穿越了白令大陆桥、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到达了北美。霸王龙王的脑袋有智能车那么大,嘴里有50多颗锋利的牙齿。上下颌骨上的锯齿是香蕉的大小和形状。据估计,霸王龙每颗牙齿的咬合力可达3000磅,可以轻易咬碎猎物的骨头,咬下一辆汽车,所以霸王龙留下的粪便化石中有大量的骨头碎片——它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恐龙。霸王龙的肺与今天鸟类的肺相似。鸟类的呼吸不同于哺乳动物。无论他们呼气还是吸气,空气都流经肺部。相比之下,哺乳动物吸气时只吸入空气,呼气时只排出空气。这是因为鸟类有一个连接到肺部的气囊系统。吸气时,一部分空气储存在气囊中,呼气时,这部分空气提供给肺部。所以霸王龙的呼吸系统效率极高。

霸王龙的大脑化指数(EQ)——大脑体积与身体体积之比——在2.0到2.4之间,而人类为7.5,海豚为4.0到4.5,黑猩猩为2.2到2.5,猫狗为1.0到1.2,老鼠为0.5。也就是说,霸王龙很可能比。霸王龙的嗅球特别大——这是大脑前部的叶状结构,控制嗅觉——这说明它的嗅觉特别发达。它的耳蜗细长,比大多数恐龙都长。在今天的动物中,耳蜗越长,对低频声音越敏感。此外,霸王龙的视觉也非常发达,有两只眼睛在前方和侧面来开阔视野,它有立体视觉来感知深度——大多数食草动物缺乏立体视觉。

总结一下,现在人们对霸王龙的基本认识大致如下:咬力强,成年后跑不快,生长迅速,几乎每天增重5斤,聪明敏感,群居,群体行动。

白垩纪晚期最重要的食草恐龙主要是角鼻龙和鸭嘴龙,比如三角龙。三角龙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恐龙。属于草食鸟的屁股——角鼻龙都是。三角龙因其外形而得名——每只眼睛和鼻子上都有三只角,甲龙的后脑勺上有一个头盾。三角龙可能是群居的社会动物,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像野牛一样在数千只的庞大群体中游荡。三角龙是霸王龙最重要的食物来源。鸭嘴龙和角鼻龙可能以一种新的植物为食——被子植物,也就是开花植物。这种植物在今天非常丰富,是现代人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开花植物在白垩纪早期开始出现,换句话说,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恐龙,如腕龙和梁龙,从未见过这种植物。

三角龙

鸭嘴恐龙

由于大陆板块的分离,白垩纪末期大陆上的恐龙不再相似。北美大陆上没有蜥脚类恐龙,霸王龙是它独有的。巴西没有霸王龙,但是有一种兽脚亚目恐龙叫Aberystron。在北半球,曾经的鲨齿龙消失了,食物链的顶端是霸王龙,但在南半球的很多地方,鲨齿龙一直存在到白垩纪末期。南美洲没有大群的角鼻龙,但是有很多特殊的蜥脚类动物。在欧洲,恐龙王国最奇怪的情况发生了。当时的欧洲,也就是大西洋上的大陆,还是很多岛屿,因为当时海平面很高,欧洲大部分陆地都被海洋淹没了,陆地所剩无几。正是因为地域狭窄,欧洲恐龙才进化出了一些迷你版本,就像鸭嘴龙的沼泽龙,长颈蜥脚龙的马扎龙。随着它们的巴西亲戚长到30吨重,马扎龙只有一头牛那么大。

阿贝利隆

沼泽龙

泰坦巨鸟和马扎龙

如果假设所有恐龙古生物学家的研究中只有一个成果是重要的,那么这个成果一定属于这个发现:现代鸟类是恐龙。所以严格来说,恐龙并没有灭绝。他们有幸存者,也就是鸟类。鸟类是已经逝去的恐龙帝国的遗迹。

1861年,也就是达尔文发表他著名的《物种起源》两年后,在巴伐利亚,采石场工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种半爬行动物和半鸟类的动物化石。今天,这种生物被命名为始祖鸟。这种奇怪的动物曾经引起轰动,有力地证明了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而提出宗教不可知论的赫胥黎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此后,这一提法争论不休。

始祖鸟

20世纪20年代,一位丹麦艺术家相当简洁地论证了鸟类和恐龙没有关系,因为恐龙没有锁骨,鸟类有,所以人们很快就达成了这种认识。到了20世纪60年代,恐爪龙的发现让赫胥黎关于鸟类是恐龙后代的理论复活了。尽管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到了80年代,大多数古生物学家一致认为鸟类来自恐龙,但仍然没有化石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比如羽毛,直到1996年中国龙鸟的发现——这种小型恐龙身上保存完好的丝质羽毛的印记才是最终决定。

今天,在中国辽宁发现的20多种长有羽毛的恐龙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甄了。这只恐龙属于赤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重约20公斤。除了有羽毛,它还有翅膀。然而,尽管龙源珍或小盗龙有翅膀,他们永远不能飞,因为他们太大了,他们的翅膀不足以提供升力。后来,通过对化石中黑色素的研究(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黑色素对应不同的颜色),人们认识到这些有翼但不会飞的恐龙有彩虹色的羽毛。于是一个新的大胆假设诞生了:原来翅膀是用来展示的,就像雄孔雀的尾巴一样,飞翔的功能完全是偶然的。

中国鸟龙

真龙源

小盗龙

6600万年前的一个清晨,一颗喜马拉雅山大小的陨石从天而降,坠入奇克苏鲁博村,也就是今天墨西哥的卡坦半岛,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00英里的陨石坑。白垩纪在一声巨响中结束。这是一场难以想象规模的大灾难,恐龙王朝几乎瞬间覆灭。

2.5亿年前,可怕的火山几乎将地球上的物种全部清除,恐龙抓住机会崛起。三叠纪末的第二次大灭绝,恐龙幸运地活了下来,而它们的竞争对手鳄鱼却倒下了。白垩纪末期,终于轮到恐龙了,地球上所有的非鸟类恐龙都灭绝了。但是有些物种足够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包括我们老鼠大小的祖先。在恐龙被清除的地球上,哺乳动物发展壮大,人类最终取代恐龙统治世界。

一个持续了2.5亿年的时代结束了,属于人类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才出现了四五百万年。但是,既然这样的事情可以发生在恐龙身上,那么有一天会发生在我们人类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