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居然遭这么多人嫌弃?

非洲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成年后体型可达19厘米、重750克,外壳比较厚重,成锥形螺旋。和我们本土的蜗牛外貌差不多,只是体型更大,破坏力更强。它为什么被我们嫌弃,连印度也无能为力呢?

非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到当地人能轻易地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所以他们不太喜欢劳作,更倾向于捕鱼、抓田鼠,以及食用非洲大蜗牛。纯种的非洲大蜗牛和现在到处入侵的大蜗牛有点不一样,纯种的非洲大蜗牛体型大、肉多,是非洲不可多得的蛋白质。

非洲人民抓到这种蜗牛后,会采用最原始的烹饪手段——烧烤,至今为止当地人仍然有吃非洲大蜗牛的习惯。不过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非洲大蜗牛开始走出了非洲,最初是外地商人看中了蜗牛的可食用性,于是引进到了自己的老家。

除此之外,全球贸易的船只、出口的货物都有可能携带这种大蜗牛,它们漂洋过海到达了美洲、欧洲等地,并且和当地的蜗牛种群交配,最终建起一支稳定的种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印度。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就出现了14个地区59个蜗牛种群的数量。

并且,有报告显示称:印度目前的非洲蜗牛遗传多样性,已经超过了非洲本土的蜗牛。

这说明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相结合,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属性”被放大,不但会迫害当地环境,还有创造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品种,有着“基因污染”的危险。

这种破坏当地基因秩序,并且生存力强悍的物种,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最主要的是,它还带来了疾病,其体内的寄生虫多大数十种,对植物、动物、人类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