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视春晚的历史演变
1983第一次直播春晚在央视播出。此后,春晚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点在央视直播(早期是晚8点前播出),节目时长4小时30分至5小时(1985的春晚时长超过6小时)。直到第二天大年初一凌晨0点半或1点(1985春晚2点结束),节目以李谷一领唱的大合唱《难忘今宵》结束(此曲为1984春晚作曲,后由1985、1986、65438作曲)。第一届春晚开了很多先例,比如成立节目主持人,直播,开通热线。这些创新的先例,成为了以后春晚一直沿用的“规则”。
1983成功举办第一届春晚。标志着“春晚”这一新兴文化事物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有了看春晚的“新民俗”。
1985春晚移师北京工人体育场。由于技术限制,晚会最终失败了。央视也在后来的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
1986央视春晚进入成熟阶段。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定型,一直沿用至今。
1990年,赵本山凭借小品《相亲》首次亮相春晚。从此奠定了“小品之王”的地位,十余年不倒。现在,赵本山已经成为春晚的“符号”。
1996首次实现三地同步直播(Xi安、上海、北京设立分会场)。
1998春晚在央视一号演播厅正式直播。
2000年春晚舞台开始大改造,采用圆形舞台。
2001阶段是在2000的基础上修改的。
2002年,春晚的舞台是长方形的。并第二次使用分会场。(另外两个场馆分别位于上海和深圳)
2003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两块大屏幕的加入,让舞蹈之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整体呈现效果更加立体。
2004年继续使用圆形舞台。
2005年春晚迈出了改革的一步。“为春晚开门红”初见成效。此外,春晚舞台进行了简化,主体采用LED大屏幕。
2006年,大屏幕面积增大,呈长方形。舞台被进一步简化。
2007年采用高清LED大屏幕。
2008年,舞台进一步简化。大屏幕旁边的八根立柱上也铺设了LED屏幕。央视大楼外也有特别的动画效果。
2009年,随着高清频道的开播,春晚将首次实现高清直播。此外,2009年春晚的舞台将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为观众呈现震撼的视觉体验。
2010年春晚几乎所有舞台都是LED屏,在2009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舞美。再加上有源led、全息投影和独创的LED巨幕,春晚舞台背景画面浑然一体,宛如仙境。
2012年,舞台开始发生重大转变。舞台的地面是灯笼形状的,地面全部铺设LED,延伸到观众。舞台表演场地大大增加了。春晚的舞台是用LED大方块做成的,几乎都是LED大屏幕,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立体的呈现让人根本无心听歌。2012春晚舞台使用了8000平方米的LED显示单元,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视觉效果单元面积。舞台的地面、天花板、侧面、背景墙、装饰柱都配有LED彩屏,达到更加立体的舞台展示效果。同时,舞台上还安装了304个升降平台。零时钟第一次被取消。
2013在2012舞台的基础上,继续铺设LED屏,LED屏覆盖整个舞台,并增加了水幕。全方位的LED让人完全沉醉在场景中,配合立体特效,舞台像电影一样天衣无缝。
2015是在2014的基础上修改的。首次采用两个演播室同时直播,首次设定春晚吉祥物,增加微信红包摇一摇链接,让观众及时参与春晚互动。
2016央视春晚以央视一号演播厅为中心。整个舞台背景结构类似红灯笼,突出了中国年的传统元素。舞台结构依然崇尚节俭,舞台设计简洁明快,没有过多奢华的装饰。不过在舞美的呈现上,不输历届春晚。设立泉州、Xi安、广州、呼伦贝尔分会场,实现“东西南北中,全民欢聚”的创作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