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兔顾犬是什么意思?
见兔顾犬的意思是指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见兔顾犬造句
1、暴风雨已经来临,他才匆忙找人检修粮仓,这种见兔顾犬的做法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2、?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见兔顾犬,犹未晚也。
3?、机缘这种事谁能说的清楚?见兔顾犬、亡羊补牢,这道理你都忘了吗?
4?、平日不加用心,那种一旦事危才见兔顾犬的做法就为时已晚。
5?、你须谨慎行事,虽有明白的隐患,但也不足为凭,见兔顾犬还来得及。
成语典故简介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
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研究大家、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为典故正名》指出:以上说法都失之笼统。
首先是“引用”一词即用的不甚确当。引用就是援引,考据中的引证,小说笔记中的引文等都是引用,难道这种引证、引用都是用典?考据、小说笔记难道不算“文”?至于其他能称之为“文”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