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众不被一些国人喜欢?
在中国人普遍对汽车缺乏正确认知的时候,传播一些错误的观点,日系车铁皮薄不安全,踩车门判断安全性,
动不动就把买车和“爱国”联系起来扣帽子,给人传达的基本思想就是:买大众就是爱国。
大众之前面对自己产品的问题或缺陷态度傲慢,不但不承认是自己产品的问题,反而还把责任推给消费者,如果你是消费者自然不能忍。
大众近些年来出现很多质量问题。无论是烧机油,还是断轴还是干式双离合。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大众官方态度傲慢,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上很不负责任,很多问题明摆着就是想着糊弄过去。
大众宣传上的“谎言营销”手段恶劣,网络上不同于社会,造谣快,辟谣也快。谎言在开放的网络社区中很难存在,反而会因为谎言被揭穿而名誉受损。
大众主要的目标用户并不是网络上关注汽车的群体。网上评论车的大多都是汽车的爱好者,外观激进,性能炸裂,操控感强的车评价都很高.大众车外观沉稳,性能也泛泛可陈,但各项指标相对均衡,主要用户都是些普通人,中年人。
烧机油
大众为了在油耗和马力上取得优势,冒然将涡轮增压发动机大规模推向了中国市场。而设计缺陷,加上没有提醒消费者及时对发动机进行维修。通常10万km左右都会因为老化造成发动机故障。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烧机油。
死亡闪烁变速箱。
为了控制成本,大众第一个在中国市场推广双离合变速箱。但是和涡轮增压发动机一样,继续拿用户当小白鼠。双离合变速箱在大众的手里,故障频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死亡闪烁。
断轴
新车上市,却比旧款速腾在配置上大幅缩水,车门三段式铰链缩水、后备箱液压支架改成机械式、前后盖隔音棉消失等,其中也包括了如今引起腥风血雨的悬架系统――原有老速腾的后悬挂由多连杆式独立悬架换为了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如果要买大众,首先要选自然吸气发动机,完美避开涡轮增压,其次要选手动挡,完美避开双离合。最后要选上汽大众的,因为上汽比较良心,不会疯狂简单配置。
13年315的大众DSG门,打破了大众T+D高级动力的神话。虽然解决了DSG的质量问题,让人们意识到,DSG并不是什么高端科技,只不过是AT的廉价解决方案罢了。把低端替代方案宣传成高端科技,让人不齿。
还是T+D动力,宣传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兼顾动力与油耗的神器。然而随着大家对汽车知识的认识加深,逐渐认识到涡轮只不过是个变排量手段。小排量涡轮增压,只是在“小排量”阶段凭借排量小的优势省油,一旦涡轮起压油耗并不低。并且还具有低扭弱,涡轮延迟等缺点,使用体验并不好。也不如一些比较优秀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车型设计年代久远,安全性能极低,基本上就是个移动铁皮棺材。老是拿低端廉价产品作为销售主力,也不能怪知乎人不待见大众品牌形象。你想想如果苹果现在主力销售的只卖999的4S,他会有如今的品牌形象吗?
上汽大众副总车祸自燃死亡事件。上汽大众副总乘坐一辆途观在高速发生车祸,不幸车祸后车辆自燃起火身亡。自此,大众移动棺材,一键火化之类的名号不胫而走。
大众汽车早期的T+D动力有设计缺陷,烧机油。因为当时品牌形象好,销量大,所以问题产品也特别多。虽然不是特别严重,不太影响使用,但是“大众车烧机油”的品牌形象已经流传开来。
爆出来的大众尾气门更进一步拉低了大众的品牌形象。一个虚假宣传,欺骗监测部门的公司,大家不待见不是很正常?
大众汽车因为品牌形象好,所以定价高。
对配件厂商,想尽办法去克扣,直接就导致,厂商想尽一切方法,去偷工减料。车体零部件能省则省,看不见的用料的地方,更是夸张,某些批次大众用的那个门板内隔材料,那些劣质沥青等复合材质,在天热的时候,晒出来的气味,
发动机问题,废气处理和燃烧那块没整好,而宝马是油封的事儿。都出了第三代EA888了,双喷射都整出来了,依然烧,用40粘度的机油都不行,为什么呢?就是发动机技术不行,谁都知道低粘度的发动机机油,流动性好且省油,那大众为什么要整个40粘度的,还架不住烧呢?不好好想想怎么造好发动机,在这可劲的黑其他车厂,有意思么?为什么汽车之家那些测评人,去开日系车,不好好想想么?请水军,你能忽悠一次老百姓,还能骗第二次?
DSG双离合,天生设计缺陷,坏了没法修,只有换总成。
大众的黑点和内幕,半天都说不完。车这个东西,就是交通工具,连最基本的的耐用性都没有,说其他的还有什么用?每年美国的消费者报告,质量稳定性排名,大众别说前三,前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