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唱》收官了,也留下了星素结合节目的制作宝典

昨晚,第二季的《我想和你唱》落下帷幕,正式收官。

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音乐爬梯节目”,不但前十一期从五湖四海而来的素人选手们在最后一期再聚一堂,林忆莲的出现也让这个“爬梯舞台”聚齐了《我是歌手》《歌手》历届歌王。

它,是属于素人的“爬梯”,也是属于歌手的“爬梯”,更是素人与歌手***同的“爬梯”。

跟同期对手比, 2季度***计新上综艺44档,《我想和你唱2》是唯一一档星素结合的节目能同时跻身电视收视、网络播放、网络舆情、口碑评分Top10的综艺,这样的综合实力甚至是绝大多数全明星类节目所望尘莫及的。

跟既往自身比, 第二季的《我想和你唱》合唱作品总量为2875649首(约287万),第一季的成绩为155多万,增长率高达85%;作品的收听总量更是高达3亿多次。可见其影响力增长之迅猛!

那么,《我想和你唱》的成功要诀究竟是什么呢?

从“单向互动”到“双向互动”

近两年综艺市场上不断出现探索星素结合的综艺模式,仅2017年2季度,就有13档星素结合的节目,占据总体新上综艺市场的29.5%。但是无论电视收视、网络播放、口碑评价、舆情热度,效果都与全明星类节目天渊之别, 而《我想和你唱》却作为一个例外,不但在星素结合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甚至超过许多全明星节目,缘由之一可能就在互动的维度上。

那么,我们通常看到的星素互动类节目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明星上门提供服务,献出爱心,帮扶困难?这是一方对于另一方的。

《我想和你唱》则不同。这个节目名称取得好极了, “我、你”是互动的主体,“我和你”是互动的关系,“我想和你”是互动的愿望,“我想和你唱”是互动的方式。

在节目录制前, 明星抛出合唱曲目,第一次向素人表达,“我想和你唱”;素人通过录制合唱曲目,第一次向明星表达,“我想和你唱”;

在节目录制时, 明星和3名素人合唱后,素人第二次向明星表达,“我想和你唱”;明星在慎重选择一名同台素人后,明星第二次向素人表达,“我想和你唱”。

但或许还有一点不能忽略, 双向互动的,不仅是音乐,还有情感。

林忆莲的一名粉丝,一位来自美国的导演系学生说, “我来到这里,就想把Sandy曾经带给我们的那些感动,再唱还给Sandy”; 林忆莲的另一名粉丝说,“虽然我粉你没有多长时间,但是你唱多久,我就粉多久”。这样的互动,是让素人觉得幸福的,让明星觉得感动的。

因此,《我想和你唱》的互动表达,不但不断在明星与素人间双向交换表达,而且从节目录制前延续到节目录制中,将星素互动的效应拉长、拉广、拉深,甚至通过情感的互动予以升华,于是不但让这个节目在网络端有超高的舆情热度,也将网民的参与热情延续到电视端的收视效果。

从“个人故事”到“关系故事”

近年国内素人相关节目偏好雕刻人物故事的行业套路,我们在此不批评其是非曲直,是否煽情过度,是否涉嫌造假,我们暂不妄议。然而,《我想和你唱》比唱歌让我感动的,是这个节目里呈现的故事, 是关于明星与素人之间的,那些关于青春的、信仰的、光阴的故事。

孙燕姿的一对粉丝,因为当年的一首《遇见》,真的遇见了并相爱了;

李宇春的一名粉丝,是一个好不容易读上博士的农村女孩,然而专业的不适应、导师的不适合让她的人生状态濒临自杀边缘,却因为听到李宇春的《再不疯狂就老了》,突然醍醐灌顶地不再钻牛角尖,积极地转专业、换导师,也换出了一个新的自我;

李宇春的一对粉丝,12年的资深“玉米”母女,她们受到李宇春低调做环保义举的感召,于是也加入了“玉米义工队”,是作为偶像的李宇春给予了她们坚持做公益、行善举的力量与决心;

谭咏麟的一名粉丝,33年前因为喜欢谭咏麟的作品而走上音乐之路,并且用翻唱谭咏麟的作品结识了后来的太太,虽然路有崎岖但如今也小有成就,他无比感怀着谭咏麟对他生命的影响,这一次合唱对他而言,等待了33年;

谭咏麟的三名粉丝,号称“南方三叔叔”的四五十岁的中年组合,青春年少的他们曾一起挚爱过谭咏麟的音乐,由此变成了兄弟,变成了知己,变成了亲人。

个人的故事听多了,关系的故事便感觉更加真实、更加温暖。 一首歌,让一个失落的人拥有了勇气,让一个绝望的人看到了希望,让一个悲观的人找到了快乐;一个偶像,让一个艰难奋斗的人找到了继续的勇气,让几个孤单的人找到了温暖的知己,让一群懵懂的人找到了理想的彼岸。

这样的故事,是有***鸣的。每个人都年轻过,多数人都有偶像过。我们都似曾相识地再某些音乐、某句歌词、某个偶像中,找到解脱的力量、释放的窗口、快乐的源泉。它们未必是如英雄故事般伟大而神圣,但却是平凡人生中给予人们日常快乐与勇气的真实故事。

在这里,你看得到自己的同类,看得到自己的过去。

从“炫技”到“炫创意”

当音乐与“竞技”挂钩之后,它诉诸观众的感官基本集中于震撼了。用更高的音阶、更难的技巧、更独特的音色,震撼你的耳膜。

然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未必有这么多平凡人有这么独特的音色,会这么小众的技巧,但是每个人似乎都有快乐地去享受音乐的本事。

从第一季的155万首合唱作品到第二季的287万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中国素人们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创意了:

有拿着牙刷演唱的,有打着手机灯光演唱的,有边做蛋糕边演唱的;

有几名老友一起演唱的,有一家人一起演唱的,有一群室友一起演唱的,还有跟小狗一起“合唱”的;

有化着奇怪的妆容演唱的,有穿着特别的服饰演唱的,有边跳着舞边演唱的,有边拉着琴边演唱的。

太多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中国素人们的创造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原来,音乐并非一定要唱得很出众,很惊叹,很特别,它也可以唱得很有趣,有创意,有情怀。

你能通过这个舞台,看到一个崭新的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性, 鲜活的、欢脱的、快乐的、积极的、会生活的、有情趣的,我们并不拘谨,并不刻板,并不只有内敛的一面,也有解放天性、情绪外放的一面,我们并不只会工作,也有生活情调的一面,我们并不只在模仿,民间有如此旺盛的创造力;

你能通过这个舞台,看到所谓的“众乐乐”并不只在于偶像与粉丝之间, 当你看到一起欢脱地录制音乐的同学、室友、情侣、家人、朋友,几乎能想象在录制之时已然释放的正能量,而这正是音乐给人类造福的快乐。

结 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星素结合类节目并不好做,为什么《我想和你唱》能脱颖而出呢?

不管从“单向互动”到“双向互动”,从“个人故事”到“关系故事”,从“炫技”到“炫创意”, 一方面,《我想和你唱》有效地打出了与同类节目的差异化品牌,另一方面,《我想跟你唱》更是抓住了当代观众的心理需求: 怎样的互动才是观众更想要的?怎样的故事更有说服力?怎样的“炫”更有节目效果?

以上问题,同样亦是所有节目,都该认真反思的。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我想和你唱》收官了,也留下了星素结合节目的制作宝典

二条高晓松力荐,林志玲献声,人民日报赞,《了不起的匠人》为何能引发上亿关注?

三条1号学术|(德)马丁·赫伯斯:费斯克会用第二屏幕吗?新媒体时代电视文化再思考

四条1号招聘|环球网 网易云音乐 贾玲大碗娱乐 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