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牛首山主要是玩什么

1.佛顶宫

作为佛顶圣域的核心之一,佛顶宫位于牛首山西峰,建在一座历史遗留的矿山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与佛顶塔***同构成了牛首西峰的新景象,与牛首东峰遥相呼应,再现了牛首“两峰两列”的壮丽景色。整个佛顶宫供奉的是佛祖顶骨舍利,外部分为大顶和小顶两部分,意为外撑和内撑。大穹窿形似佛袈裟覆盖小穹窿,象征佛的无限加持;穹顶下部形似莲花王座,上部形似玛尼珠,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捧宝”的神圣形象[h/]佛殿穹顶宫殿内部由地上禅宗景观和地宫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整个佛顶宫不仅是收藏佛顶舍利的主要场所,也是以各种艺术方式展示舍利文化和世界佛禅文化的场所,汇聚了全国宗教界、艺术界、建筑界的一流专家,旨在实现“世界佛教文化遗产新面貌、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的宏伟目标。

2.禅宗大观

禅宗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内部净高约41.2米,地上三层。整个空间占地6000多_,呈椭圆形,以黄、白、灰为基调,布置人文景观,让人边走边禅。它由三部分组成:佛陀诞生并成为一名道士的禅宗花园,以及位于中间的展示佛陀生活的安如砺剧院。

禅宗大观之巅是汨罗穹顶,其设计来源于佛陀涅_时的汨罗树。穹顶采用全覆盖的透明膜和灯光,可以营造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午温暖的阳光,傍晚的彩霞,夜晚的月光。卧佛正中是释迦牟尼铜像,全长7.5米。表面由汉白玉制成,可360度缓慢旋转,展现了佛陀宁静安详的涅_境界。剧院的南北两侧是两个禅宗花园。南面是禅宗花园,象征着佛陀的诞生。整体形状像一朵莲花,中间是一望无际的无忧树。北面是禅园,展示了佛陀的觉悟。中间是一棵不死的菩提树。地面上用黑白砂岩比喻世界的混沌,佛光的纯净。

3.佛顶寺

佛顶寺牛首山有一座寺庙,始于南朝初年。唐代贞观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名为佛洞寺,是禅宗之前“牛头禅”的发源地。鸿觉寺北宋后改名。南宋毁于战乱,明朝复兴。到1856年,该寺被洪阳起义所毁,香火中断百年。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江宁区将重建文化度假区。2012年开工,2015年全面完工。在文化名人和佛教僧侣的建议下,以供奉在牛首山地宫的佛祖顶级舍利命名为佛顶寺。佛顶寺是牛首山的主要建筑之一,占地68亩,建筑面积近40亩,仿唐风格,传统中轴线格局。有七个大殿,四周有和尚、斋堂等建筑。

4.佛顶宝塔

佛顶宝塔是佛顶圣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约88米。

佛顶宝塔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九层四面,与明代鸿觉寺塔相呼应,再现了历史上牛首山“双塔”的宏伟格局。塔上供奉着一尊坐佛毗卢泽那,还有一座仿唐全铜铸金刚钟,以及各种经书和展品。整个佛塔造型宏伟,尽显唐风古韵。当你登上这座塔时,你可以看到牛首山四季的美景。

5.潜龙湖

潜龙湖原名八亩塘。在民间,潜龙湖也是一个天然的气象员。据说每当湖上有雾时,就预示着要下雨。隐龙湖周边已经修了一条路,游客可以走这条路环湖。广场周围种植黑麦草和果岭草,交替生长,四季常青。

6.禅林路景区

禅林路全长3.7公里,是一条涵盖多个生态景区的生态旅游线。禅林路景区是游客体验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的天然氧吧。

7.牛头禅文化园

牛头禅文化园是在红觉寺的遗址上修建的。鸿觉寺是牛头派的发源地。它始建于南朝田健二年(503年),位于梁武帝。原名佛洞寺,又称鸿觉寺。清朝时,为避免乾隆皇帝李鸿的名字,改名为鸿觉寺。抗日战争时期,鸿觉寺被日军焚毁。

牛头禅文化园核心景点鸿觉寺塔,高45米,七层八面。它是南京现存最古老的砖塔。1956年在红觉寺塔地宫出土的镀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馆的珍品之一。宝塔高0.35米,须弥山塔高0.16米。塔底刻有“牛首山鸿觉寺,金陵永满供品”和“西门李福善,佛门弟子御监太监”的铭文。同时出土了玉瓶、金卧佛、青瓷坛子等文物,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馆。接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壁上的铭文进行了调查,发现了70多处明清时期供游客使用的铭文。1957年,鸿觉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8.鸿觉寺

鸿觉寺原名佛洞寺。许都建于梁二年

弘觉寺(503),位于牛首山南麓,后改称普觉寺。后来,梁武帝的萧炎在佛窟寺下建了仙窟寺。因此,牛首山也被称为“仙女洞山”唐朝的法容和尚在这里讲学,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噪。南唐时,在普觉寺的基础上扩建了毗卢寺、毗湿寺佛塔、天王殿、白云梯。规模宏伟,香火很旺。明洪武初年,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后改名为佛窟寺,后改名为鸿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刻佛像和人物,形成摩崖石刻。然而,经过数百年的侵蚀和风化,寺内只剩下一片废墟,摩崖石刻上的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9.鸿觉寺塔

鸿觉寺塔是典型的江南楼阁式砖木塔。这种八角形江苏古文化中普遍存在四面内空、夹层交错的管状结构。苏州罗汉园的双塔有七层八角楼,最早见于宋代。扬州文峰塔,建于1582年,也是八角七层;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修的金坛县龙山宝塔和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宝塔都是这种结构。它克服了早期中空管结构的弱点,外壁开门,夹层错开,避免了门(或窗)外自上而下的纵向开裂破坏。塔基地下埋藏宫殿:1956年7月14日,游客在鸿觉寺塔底发现地下宫殿,内有上圈以下文物。经南京博物馆发掘,清理出一座鎏金喇嘛塔,高0.35米,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鸿觉寺,永满供养”和“等字样。塔内有四扇门,佛龛里有释迦牟尼和韦陀的佛像。塔刹配十三天相轮,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了佛像、玉瓶等文物。

历代塔身铭文: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对砖塔壁上的铭文进行了调查,发现明清游客铭文70余处。1991年9月,市文化局对该塔进行了勘察测量。这些铭文仍然保存完好。它们都是由明郑德五年(1501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票洞壁上的石灰膏层上用明刀或瓷片雕刻而成,分布在3-7层。最多是清朝嘉靖、万历、康熙年间。说明这个时期寺庙最香,游客最多。同时也告诉我们,弘觉寺是明朝郑德五年前(1510年)重修或重建的,最后毁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情况来看,鸿觉寺的塔似乎遭到了雷击,大火从塔顶一直烧到了底层。所有的楼层,核心木,塔外围的平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的附属台阶都不存在了。它的砖石结构仍然完好无损

10.郑和文化园

郑和墓位于南唐牛首山南麓,二陵西侧。这是明朝航海家郑和的陵墓。《上江两县志》记载该墓为“葬于永乐之山脚下”,东、北、西四面有祠堂、牛头、翠屏、岱山、武山环绕。陵墓俯瞰滚滚东流的长江。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修。在郑和墓旁边,建了一个陈列室,陈列相关文物。

11.岳飞抗金家园

岳飞抗金家园起于铁心桥东500米秦淮河边的汉赋山,止于牛首山主峰,断断续续残存约4200米。其中,沿牛首山脚下到山脊有2000多米长。石基宽1.5至3米,高约1米。老底座由当地红褐色石头砌成,蜿蜒起伏,高低错落。部分区域有明显的人为痕迹;有些地区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已经散落坍塌,很难找到。岳飞打牛首山至今已有860多年,所以基地保留至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春游牛首,人们不仅可以饱览秀美山川,还可以观赏鸿觉寺等佛教文化瑰宝,亲临古战场,瞻仰岳飞抗金家园,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2.桃花溪

桃花溪是牛首山景区打造的新景观。一条小溪从潜龙湖蜿蜒而下,两岸桃花盛开。春天,蓓蕾渐开,一片花的海洋令人陶醉。整个桃花溪位于牛首山东入口处,总面积14.87公顷,约220亩。在桃品种中,选出26种适合南京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