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瓦匠的故事散文
八十年代以前,住在山区的农家人用石磨磨粮食,农家人要吃饭就离不开石磨,基本上家家都有一盘石磨。时间一长,石磨的牙齿就磨平了,磨出的面少麸子多,浪费粮食不说,磨出的面太粗也不好吃,因此上就产生了一门手艺---铲磨盘的石匠。
有一个石匠姓彭,做得一手铲石磨的好活,盛名闻达数十里。
石匠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行动不方便,耳朵有些背,跟人说话需要大声大气才可以听到。也干不了繁重的农活,于是石匠的石匠父亲把全部手艺传授给了石匠。
长大成人后的石匠,整天颠着跛腿给人铲石磨,生活殷实,口碑很好,可就是娶不上媳妇。因为秦岭山区的姑娘选郎的'条件是,耕得了地,负得了重,能挑回来水,会挖窑洞,这就足够过日子了。可这些记忆石匠都干不了。
三十岁上,有人给石匠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瞎子,但做得一手好饭,而且针线活也是数一数二。石匠满口答应,很快就成亲。
成亲后的石匠外出干活不过夜,无论干完与否,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途多远,一到晚上都家守护自己的瞎子媳妇。太远的路程请石匠铲磨的人家会用架子车或自行车送一送石匠。
石匠口碑很好的缘由是干活踏实,无论主人在与不在跟前,他都会把磨牙铲的棱棱的,这样磨出的面细面多,庄稼人以粮食为生,自然满心欢喜。
成家后的石匠干活收费和以往大不相同,铲一盘石磨需要干三天,人工费一块五毛钱,必须是三张1972版的五角纸币,即使1980版的五毛纸币流通以后,石匠还是坚持收1972版的五角纸币。少给可以,多给坚决不要。好奇的人问石匠,石匠笑而不答,继续干他的活儿。
石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逢集不干活,逢年过节不干活,你就是抬也抬不走。
逢集日,石匠一大早收拾停当,用一根竹竿引着瞎子媳妇去赶集。赶集的路上,乡里人们都念着石匠的好,不停地和石匠打招呼,找各种由头和石匠的瞎子媳妇唠家常。大家都夸石匠的媳妇漂亮,这让石匠很高兴,石匠的瞎子媳妇脸上也笑成了花。
由于一路聊天,加之石匠的腿脚不灵便,因此上石匠两口子赶到五里外的集市时基本上集市快散了,石匠和瞎子媳妇买足油盐酱醋,还忘不了给她的瞎子媳妇买上白洋布和丝线。石匠说,他媳妇会绣花,绣的牡丹就跟活的一样。
石匠在一个下雨天从塬畔上甩了下去,伤到了内脏,不久就去世。全村的人赶去为石匠奔丧,还有外村听到石匠去世消息的人也赶了过来表示对石匠的哀悼。石匠的媳妇哭的跟泪人一样,她告诉奔丧的人们,她凭感觉可以辨别出1972版的五角纸币,其它的她都辩不出来。石匠为她攒了很多这种五角钱的纸币,常常告诉他等他过世后媳妇还可以生活。前来奔丧的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更加钦佩石匠,大家齐心协力,把石匠的坟包起得高高的。
在石匠去世后不久,石匠的瞎子媳妇也郁闷而死,十里八乡知道消息的很多人赶去奔丧。人们在收拾遗物时,清理出石匠为媳妇积攒下的四百三十五张1972版的五角纸币,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财产,可以吃喝好几年。还有瞎子媳妇绣的鞋垫、枕套、背面、门帘、窗帘等绣活,人们看得啧啧称奇。
石匠和瞎子瞎子媳妇留有一女,很漂亮,不聋不瞎。虽然不会石匠的手艺,但绣活干得出类拔萃,听说石匠女儿绣的鸳鸯枕头作为艺术品,都销到了韩国和欧洲,成为家乡顶呱呱的刺绣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