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美国)伊迪丝·华顿
我高中最喜欢的书之一。题目是《纯真年代》,故事却发生在一个优雅、冷漠、精致、刻板的年代。事件的导火索是视离婚为耻辱的纽约贵族圈对想要离婚的艾伦持欢迎态度。感谢社会的进步,离婚不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相对于离婚的冷静期,婚姻是否更需要婚姻的冷静期呢?
最大的惊喜是梅总是出现在剧情的重要转折点,让阿彻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优雅地熄灭了自己的冲动。细读下来,梅是最通透的人。艾伦和阿彻之间的感情变化众所周知,但她从未正面指出。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以一种让阿彻感到愧疚的方式,温和而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反转。梅活得那么彻底,很多小伎俩和想法在她面前都是笑话。最优秀的猎人总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梅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让艾伦和阿彻只会沿着她想要的路径前进。
原配轻轻的赶走了小三。虽然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她依然有着梅特有的细腻的心。阿彻根本配不上梅,她成了书中最悲壮的情感存在。她和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生活了大半辈子。最可怕的是这个男人还想让她死,这个时候她才觉得梅是多么的无辜。毕竟她也说过可以放弃。婚后的生活看似幸福,但我总是害怕阿彻和艾伦相遇。即使结婚生子后,我还是不敢去法国。如果阿彻不急着宣布他们的婚姻,那么他们的爱情充其量也就是两个被纽约社会排斥的人。不幸的是,当婚姻宣布时,梅再也不会让阿彻和艾伦飞走了。
阿彻出现时是国王。刚出道时,他发现自己的远房表妹受到别人的歧视,马上宣布和梅订婚。套用最近在Tik Tok流行的一句话:我是来支持她的,而不是来讲道理的。故事的开头很温柔,结尾配不上整个开头。这是他这本书唯一的亮点,也是唯一的勇气。艾伦爱上阿彻主要是因为他浪漫的英雄主义。可惜慢慢的我们会发现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操作的青铜。知道伯爵是渣男,他把艾伦推进了火坑。明明爱着艾伦,却不敢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不迈出一步去挑战世俗,只能造就一段美好的柏拉图式出轨。当然,如果他处在他的位置,大部分人大概也会像他一样随大流,不敢越界。我不禁要说,阿彻配不上他们两个。
故事的最后,阿切尔看了一会艾伦小屋的窗户,默默地离开了。法国七叶树的皇冠就像是一段精心保存的记忆,无论命运多么灿烂华丽,也只是化作一段呼啸而过的过往。在这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世界里,有些人会把回忆说的比爱情还长。但深似海,总会在某个时刻分离。
艾伦,奇怪的女孩,她让纽约的死水沸腾。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他们都在不断地打破纽约的传统,这让其他贵族感到无法接受。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热爱自由。无论在哪个国家的作品里,当贵族圈的生活坚如磐石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角色突然打破大家原有的世界观,让其中一个年轻人被它感染。
整本书虽然批判了纽约上流社会的保守和顽固,却痛骂他为了名声而忽略了家庭。但是当博福特因为商业上的违规操作而违背了诚信原则。上流社会的人不会因为大家都有血缘关系而选择性忽略博福特的问题,不管之前的亲密关系如何,都会在瞬间被上流社会淘汰。这可能是纽约贵族顽固原则下最后的亮点了。任何时候都是针对事件本身,而不是个人和每个人的关系。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这部电影有着一流的镜头语言,每一帧画面都非常细腻。服装美如油画,华丽精致的分镜头下藏着三个人躁动的心。米歇尔·菲佛饰演的艾伦总是有一种崩溃感。经历了世间的种种,即使是微笑的时候,他也流露出岁月带来的碎片感。薇诺娜·劳拉·霍洛维茨饰演的梅,一句话:美女,其他语言都是多余的,这么漂亮大方体贴的宝藏女孩竟然被拒绝?难以置信!刘易斯饰演的阿彻似乎对每个女生都不感兴趣。唯一不舒服的是,它打断了整个剧情的节奏,以配合原版大片中引用的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