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牧长房后裔林昉是在哪里出生的?

林 评 事 英 烈 传

梅州大埔林俊杰、林永涛、林茂盛综述

林评事23世孙杨鸿钧执笔

林评事,名昉(林昉),字七五郎,1231年生,1277年阵亡。西河堂林氏莆田九牧堂长房林苇后裔。祖父:林斗焕,名成章,字文雅,宋时庠生,由莆田始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生四子:果、佐、回、儒。父亲:林果,字清香,号显荣,以进士第,官翰林院编修。生二子:评事、评宏。

林昉从小受良好家风熏陶,继承其太始祖亘古第一忠臣比干爱国血脉,自幼爱读忠臣英烈传记。如比干、屈原、辛弃疾和岳飞等民族爱国英雄。立志忠于祖国,为国建功,学文习武,克遵绳祖。林昉身材魁伟,才貌超群,文武兼备。青少年时期聪明睿智,先后考中庠生、举人、进士。始任东莞教谕,从七品。迁任江西石城令,正七品。升梅州知州,正六品。梅州到任后。正是国难当头,元军大举进攻时刻,华夏民族纷纷举家举族逃往福建南部和两广地区。对于源源不断涌入梅州山区的难民,林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百姓受苦。想尽一切办法护国济民,做好安置工作,发给粮食、农具、种子给他们暂时过日子和发展生产自救。这段时间林公把自己的俸禄捐献出去,购买粮食救灾和施粥。

林昉走遍了梅州的山山水水,安置了千万家移民乡亲,为百姓操透了心,是百姓爱戴的父母官。在1273年林昉写下奏折要求保家卫国,奔赴战场。左丞相陆秀夫看了奏折,知道林昉文武全才,一身正气、赤胆忠心、受地方百姓拥护爱戴,是以后勤王的最佳人选,暂时安排京师大理寺评事,正七品京官。林昉进京后,除了做好高级法官的本职工作外,还参与了多项外事活动,几次出使和番谈判,立功授奖,

晋封奉直大夫,从五品文散官职。1274年形势万分危急,陆相令林昉安排京城老弱病大部分官员疏散到各地,留下小部分官员积极做好勤王的各项准备工作。1275年林昉奉令协助赣州知府文天祥勤王抗元,文天祥变卖殷实家产,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爱国豪杰,组织义军3万多人,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林昉为勤王参军。两人率兵回到临安,立即投入到血与火的勤王备战中。

德佑二年1276年初,宋朝廷求和不成,宋恭帝投降。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金华和左丞相陆秀夫、右丞相文天祥、大将张世杰、参军林昉等人会合。撤退至福建福州后,赵昰登基做皇帝,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勤王的主要大臣有:陆秀夫左丞相、文天祥右丞相、张世杰大将、陈宜中将军、林昉参军,谢新参军、韩先先锋等人。赵昰做皇帝以后,元军加紧了灭宋步伐,向福建进军。此时宋朝在福州兵分二路,分散元军注意力和向外扩大根据地。一路为陆路,由文相带领林昉参军、谢新参军、韩先先锋率义军一边护卫卫王赵昺,走汀州、梅州、惠州。二路为水路,由陆相、张世杰、陈宜中等人簇拥下,留在福州。不久福州沦陷,宋端宗身亡。文天祥、林昉即与陆秀夫、张世杰议立赵昺为帝。

在1277年1月陆路勤王义军在文相带领下,由汀州向宁化进发,林昉参军到石壁老家,号召弟弟林评宏、长子林祯、三子林瑞、侄儿林八郎等林家子弟勤王。留下二子林祥及妻儿、侄儿留守和保卫石壁家园。1277年2月光复梅州,任谢新参军为梅州知州。在出征平远八尺靠筀竹村浮岗寨战斗中,御前将领韩先为保护赵昺皇帝,用自己的身体挡了一支毒箭而伤亡,英勇献身。文相谥:“忠毅”,后安葬在梅西。林昉参军跟随文相夺取镇平(今蕉岭)、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惠州,战绩辉煌,三省边区百姓踊跃投入勤王队伍。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曾任梅州知州的林昉参军建议在梅州山区建立根据地。经文相奏呈赵昺帝和杨太后获准,同意林昉参军的作战方案。多年来林昉爱国爱民,忠君报国,积极勤王抗元,跟随文相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得到朝廷的赞誉和器重。文相传杨太后懿旨:表彰林昉爱国爱民忠心,晋封林昉参军为参将。调派二万义军由林昉参将带领前往大埔、丰顺建立根据地。在1277年3月林昉参将带领林家子弟兵和二万义军来到大埔旧寨村,受到大埔百姓热情欢迎,在大埔三河安营扎寨,在旧寨村建宫殿,叫“王子殿”。征集船只,建造战船,训练水兵,储备粮食。在大埔备战告一段落后,林昉参将还派出林祯带领五千义军到丰顺埔寨组织发动百姓,在桐子坑建城堡以屯兵坚守和互应。

1277年秋,元军再次侵占梅州,从海陆两路追击宋帝昺和各路宋军。林昉参将在大埔三河迎接文相,由林评宏和林八郎安排赵帝昺乘船队往丰顺方向撤退,到了留隍上岸到万江古庙留宿,神明保佑宋帝平安脱险。屯兵在丰顺埔寨的林祯带领五千义军一直在陆路保驾护航,向潮汕方向继续撤退。林昉参将和林瑞留下二千义军在大埔大麻一带依山进行埋伏阻击。元军大部队到大埔大麻后,也不敢轻举妄动,先派几千骑兵向前推进,当到了宋军埋伏地段时受到宋军弓箭射杀,死伤几百骑,但也顽强奔跑过去了。此后元军派出步兵向山上强攻,骑兵则继续强行推进。山上的宋军居高临下向元军点杀,向山上前进的元军也向山上的宋军用弓箭以牙还牙反扑,元军人多势众,不断接近宋军,最后是短兵相接,拼长矛和大刀。林昉参将武艺高强,身先士卒和元军拼杀,先后杀死十多个踊到靠前的元军,由于寡不敌众,最后林昉参将被元军伤亡,宋军死伤三百多人,元军伤亡已五百多人。宋军浴血奋战,两军杀得昏天黑地,你死我活。突然间元军撤退,原来山凹里有宋军的援军赶到。在一天的时间元军大部队已从山边过去了,又发现山凹里有宋军的援军赶到,只好鸣金叫山上的元军撤退,减少更大的伤亡。为什么会有从天而降的援军呢?原来文相料事如神,料到在大埔大麻阻击战的林昉参将,如果没有援军必将会全军覆没,指令在丰顺埔寨的林祯守军选派一千精兵火速赶往大埔大麻救急,元军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救兵,只能是闻声而退。此时战场已经平静下来,林祯和林瑞两兄弟伏在父亲林昉参将身上,泪流满面,痛苦不止,众宋军也围在周围为大宋英勇献身的抗元民族英雄林昉参将流泪致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埔的山山水水为之动容,大麻的草草木木为之动情。宋军即刻收拾战场,把没有死的元军伤兵处理掉,把还生的宋军伤兵救助,怀着悲痛的心情抬起英烈将领林昉等人先行撤退进山,待明日探明情况后再做安排。

天亮吃过饭后,林祯派50人的小分队立即寻找船队报告情况,林祯和林祥留下五百战士留守大埔大麻,二千多人的后续部队一直在陆地和元军周旋,拖住元军前进的步伐。先锋队找到文相报之林昉参将为大宋尽忠,大义超然,舍身报国。文相以彰其德,谥曰:“英烈”。并指派林评宏、林八郎等林家子弟兵回石壁告知和妥善办好英烈林昉参将的后事。

当林评宏、林八郎等人回到石壁林家城,告知宗亲不幸消息时,众乡亲都为失去可敬亲人而痛心,都为林昉参将的爱国爱民忠心而感动。林评宏、林祥、林八郎等众亲人立即返往大麻。在战士中有精通堪舆之术的高手,在大麻的青里地段,安葬林昉参将的忠骨。后人怀念林公,叫此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为“林坑”。型曰:

“真武踏龟”

真武大帝,显灵显圣。仙风溢起,

真气勃勃,武势磅礴。瞻观圣地:

背依雄峰,森林茂盛,枝叶繁多,

祥云缭绕,天地融合,万世永昌。

八百春秋,孝子贤孙,三百多万,

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我祖评事,

尽忠之日,八月初二,后裔恭祀,

年年拜祭,岁岁怀念,万代传颂。

林昉参将勤王抗元的辉煌历史,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英烈事迹,文天祥丞相赐谥“英烈”,林昉参将后裔永远纪念老祖宗爱国爱民精神,我们年年拜祭和感恩评事公,评事公尽忠742年了,我们奉若评事公是“忠神”是“神明”,评事公也时时处处保佑其三百万后裔兴旺发达,万事胜意,心想事成!

历史上总是大多数人赞扬英烈,但也有人拔不开谜团,看不清历史真相,只看到种种假相而毁弃英烈,不管如何,英烈的思想精神是正义的、爱国的,其后裔和百姓终究不会忘记,我们在建设林评事纪念园和纪念馆时,务必纪念弘扬林评事公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后人以爱国爱民的历史教诲,林评事公永远是我们崇敬和爱戴的民族英雄。

林评事夫人沈氏、廖氏***生六子:祯、祥、瑞、龄、五郎(失讳)、巽。孙子约四十人。后裔三百多万,主要在梅州、潮汕地区、福建、广东、台湾、江西、广西、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诗 赞 篇

林评事勤王征战记

林俊杰 林茂盛 杨鸿钧

林评事公,南宋进士,奉直大夫。一身正气,

赤胆忠心,景炎二年,勤王赵昺。跟随文相,

参军献策,剑迹闽粤。汀州始发,石壁逗留,

林祯林瑞,评宏八郎,一起勤王。穿越松源,

松口招兵,丙村训练。光复梅州,谢参军接。

智取平远,韩先锋损。兴宁拜稷,天祥乡愁。

五华横陂,天子岗边,遭遇元军,客家妇女,

救驾有功,钦赐孺人。大埔三河,安营扎寨。

丰顺埔寨,林祯带兵,修筑城堡,屯兵互应。

北方的狼,再侵梅州,直奔旧寨,大麻阻击,

抗元救国,舍身林坑,忠骨埋藏,青里豪气,

光照日月,为国安民,鞠躬尽瘁。船队撤退,

评宏八郎,护驾前往,丰顺万江,古庙留宿。

保佑宋帝,平安脱险,留隍得名,千古流芳。

韩江两岸,疏散万千。八百春秋,我祖后裔,

三百多万。大埔青里,齐心协力,***建园馆,

尊祖敬宗。纪念先贤,英烈业绩,万代传颂。

广东一世祖林评事公

评事公十九世孙 湖南平江岁进士 林南衡

金马家声旧,绍闻令子良。

经生绳祖武,师道耀文昌。

秋气春风后,明形弼教彰。

时逢将否寨,身舍便潜藏。

剑迹潮阳地,保真林坑岗。

其祥长发越,编郡戴恩光。

评事公大埔为国尽忠

纪念抗元英烈勤王参将林昉

林俊杰 林茂盛 杨鸿钧

丁丑卫旧寨,三河丹心献。

林坑藏忠骨,青里豪气在。

林家军重战,梅州潮州散。

八百春秋祭,纪念园馆建。

~~题评事公纪念馆~~

大埔比干文化促进会

比干少师太始祖,

亘古忠臣第一起。

西河林坚一世侯,

莆田九牧苇后裔。

林昉自幼爱英雄,

撰文奋武大志启。

进士及第梅州牧,

战乱安民百姓慰。

勤王跟随文右相,

剑指闽粤战青里。

大麻阻击献忠骨,

林坑英烈天地惜。

~~林评事公颂~~

读《林评事英烈传》有感

林评事25世孙

广东梅州 林榕

裔承比干志,

勤王携子弟。

热血染大麻,

日月昭评事。

怀念评事公

评事公二十三世孙

四川成都 林振中

进士荣门饱五经,

知州评事忠朝廷。

浮沉大宋仍存志,

生死平生不忘铭。

抗击元兵显忠烈,

强争国土铸英灵。

勤王转战天祥***,

***拥丹心照汗青。

题评事公陵

评事公二十三世孙

四川成都 林振中

比干忠烈永流芳,

始祖名坚林姓扬。

闽域开疆禄公杰,

莆田旺族九州强。

广东评事承先德,

世代子孙添彩煌。

仁孝根深多后裔,

枝繁四海与天长。

颂英烈林昉参将

林俊杰 林茂盛 杨鸿钧

比干忠烈万代传,

林昉绳祖英名扬。

从小立志图报国,

学文习武耀坚强。

梅州知州进士第,

奉直大夫和番忙。

勤王转战闽赣粤,

参军献策助卫王。

跟随文相征梅州,

攻梅惠参将封尝。

元军追击奔大麻,

参将救国献身亡。

林坑圣地埋忠骨,

赞颂英烈祭林昉。

赞 建 评 事 公 陵 园

评事公二十三世孙林振中

公坐安祥足踏龟,

千秋万代福相随。

康熙启后换新屋,

已亥空前建美居。

德泽裔孙无域止,

灵升日月永年垂。

林家子弟多仁孝,

不忘根源寄祖思。

楹联篇

美德扬芬,丹心许国真君子,

仁风毓秀,青史流芳大丈夫。

---林俊杰供稿

评赵家臣,热血当年洒梅粤;

事宋室主,英名万古存汗青。

---锡场九牧林利宏

评功论绩,忠肝再励三仁裔;

事老扶少,义胆恒光九牧宗。

---锡场九牧林利宏

承祖传宗忠烈日月同行;

佑孙启后孝德乾坤***运。

---四川成都林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