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三废”问题
全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每年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经过长期的累积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矿山开采形成的废渣和尾矿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并对土体和水体造成污染。
2.2.1 气相废弃物
根据气相废料的类型,可将其划分为煤层、矸石、富含黄铁矿成分的铁矿废石自燃产生的废气、沙漠化导致的扬尘、采场或排土场的风化扬尘、井下粉尘、天然气和煤层气自燃及二氧化碳气田产生的废气等。气相废弃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TSP)、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大量废气和粉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的大气环境,引起了大气污染和酸雨等问题,其中以煤炭和硫化工矿山最为严重。表2.1为2006年全国采矿业废气排放情况。
表2.1 2006年全国采矿业废气排放情况 单位:万吨
2.2.2 液相废弃物
矿山液相废弃物一般是指在矿山勘探、开采、采后和洗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如按污染水所含的污染物性质来划分,液相废弃物可划分为无机无毒水、无机有毒水、有机无毒水和有机有毒水4大类型。无机无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酸性水、高硬度水、高混浊水和含氮磷的富营养化水等;无机有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水(汞、镉、铅、锌、铬)、氰化物污染水和氟化物污染水等;有机无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含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污染水;有机有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含多氯联苯或有机氯污染水等。如按污染水类型来划分,矿山液相废弃物又可划分为酸性水、高硬度水、高混浊水、重金属污染水、有毒有害元素污染水、放射性污染水和有机污染水等。
我国每年因采矿产生的废水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严重。矿山“三废”排放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加剧了矿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居饮水的紧张矛盾。表2.2为2006年全国采矿业废水排放情况。
表2.2 2006年全国采矿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单位:万吨
2.2.3 固相废弃物
固相废弃物堆积是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它一般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剥离废弃物、废石(渣)、尾矿库和含放射性物质等固相废料。固相废弃物堆积一般具有占地、边坡稳定、淋滤污染、风化扬尘污染4大环境效应。而铀矿等废弃物除4大环境效应外还具有放射性污染效应,在我国固相废弃物堆积中有着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煤矸石山还具有自燃效应。
采矿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40%左右。据1999~2002年统计,全国大中型矿山尾矿库约1500座,累计积存尾矿50.26亿吨。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损坏地表,而且还会造成水土环境的严重污染,尾矿库溃坝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重大灾害事件。表2.3为2006年全国采矿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
表2.3 2006年全国采矿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单位:万吨
陕西省潼关小秦岭金矿区1994年7月11日夜,暴雨导致西峪特大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51人死亡,上百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1996年8月,降雨诱发东桐峪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目前,潼关金矿区采矿废石形成的重重叠叠“楼上楼”矿渣带随处可见。采矿废石堆占据河道及沟谷,形成卡口或障碍,淤塞抬高河床,导致洪水、泥石流行流不畅,加剧了泥石流的冲击、淤埋危害(图2.1、图2.2)。
图2.1 东桐峪泥石流灾害遗迹
图2.2 潼关金矿重重叠叠“楼上楼”矿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