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字的笔顺
居字的笔顺是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居(拼音:j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由表示弯曲的人体的“尸”和声旁“古”组成,表示腿脚弯曲、身体不动地蹲着。本义是蹲着、闲坐。引申指居住;还引申指住地、房屋;又引申指处于、位于;也引申指存放、安置。
根据《说文》,“凥”是居处(chǔ)之居的本字,“居”是蹲踞之踞的本字。后来“居”表示居处,“踞”表示蹲踞。
“居”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住留、居住,但这个意义古字作“凥”。“凥”是会意字,战国文字写作图A,字形由“尸(人身体形)”和“几(依凭或坐用的)”两部分组成。古人席地而坐,即在地面铺上席子,人坐在席上,随着文明的演进,席上有床有几,几高床低,人坐在床上,困了靠着几休息,古人叫凭。
古代人的坐姿和现代人的坐姿是有区别的,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席,臀部贴在脚跟上。甲骨文字即、既诸字,正是这种坐姿的写真。
“居”最早是蹲的意思,是个形声字。字形从“尸”表意,“古”表声。西周文献常见居字,可见西周时代已经有居字。西周金文居簋之居,居字旁多出一笔,当是笔误所致,释为居字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