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讲是什么?
《春》脱离了金基德电影一向的色情与暴力,而是如同一幅天然水墨,勾勒出世外桃源的雅逸,其间充斥了人性的变调和精神风波的暗换,在简净、空灵与禅意的追溯中,通过对于小僧和老僧的互动描摹,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类灵魂和因果报应的形而上的思索。
一、春
小僧将缚着石头的绳索系在小鱼、青蛙和蛇的身上,发出孩童的轻快笑声,不料正是内心的罪恶导致了小鱼和蛇的死亡。老僧将一块石头缚在小僧的身上,即是一种对于渐渐流露出的欲望的惩罚和对小僧生而为人的秉性的考验。金基德正是对准了老僧的愤怒和小僧的忏悔情绪,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为主的设计。
二、夏
在僧侣的卧室中有一道门,在佛学里是一个虚无的空间,仪式化地说明和阐释了精神归路的引导性和先决性。这道门也意味着恪守与界限,以及不可不戒除的精神悖乱之苦。成长了的少僧正是忽视了门的存在,来到美丽女施主的被窝卿卿我我,尘世的欲望在他的心中渐次萌动,背离了僧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质。
他的个人情欲的觉醒同时也在一个层面暗合了——死去的小鱼和蛇的暗示及象征主义,他以蚂蚱作为挑逗与女施主嬉戏的场景也说明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超越和向往。这使得他完全跨越了僧俗之间的界限,通过数次做爱来证明欲望的正确。他在女施主被老僧逐走之后的还俗和离开也说明了佛界思想的局限性。因为他在与女施主的风流暗换中获取了宝贵的性爱经验,也是其单调乏味的僧侣生涯中所未尝经历过的。
当少僧和女施主被捉奸在船上的时候,老僧以一只鸡作为引子将船牵至岸边,并将闸门打开任由潺潺之水将船汩没和倾覆,这对应着春天的情节作为第二次对少僧的惩罚。鸡的出现意味着临界点的牵引,倾覆之水象征着人类生涯中所生发衍化的欲望和造次的感觉,是作为佛界的异端来予以公示和阐明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僧至“夏”从未显示出作为人本的特性和欲望,都是作为一种高标的道德姿态来显现的,象征着与世俗欢愉格格不入的警世雄健力。
三、秋
还俗的少僧行至中年,因为杀害了红杏出墙的妻子而回到老僧的地带,人世的轮回和陈陈相因。他将写着“闭”的纸贴在眼睛和嘴上,作为杀伐的终结和自我的惩戒。老僧一如往昔一般严酷,以棍棒鞭笞着中年人,并将他吊起,而当烛台的火焰烧裂绳索之后他自动就会放下来。老僧作为一种严酷的载体诉说着金基德本身对于欲海翻腾的独特见解和情怀。也体现了金基德想赞美欲望又要否定欲望的特异心念。
老僧用猫尾在水上浮动着的僧院地板上写下《般若波罗蜜》,代表了中年人在经历诱惑的灾祸体验后将会获得重生,中年人是在刻下这些佛经后方获得救赎的。公鸡和猫作为比人类低级的动物,最后却成为救赎人类的载体。这始终体现着金基德的超验精神和超越历史常态的意识,试图将一种人文的逸景带入影片的构建,以光华和斑斓诉说着不二法门中的世态。
在两位警察带走中年人的时刻,老僧以自身强大的念力将船挽留了一下,又任由警察将船划走。这个固定船的情节体现了老僧超脱于世外的心智意念中,还留存着几许人性的同理心。否则佛界的戒律和慈悲将成为永世的杀人工具,金基德不想去打造和渲染一个只有公义而无精神悲悯和宽侑的世界。
老僧最终将写着“闭”的纸贴在眼睛和嘴上,并坐在船上引火自焚。由于老僧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他最终将佛学的精要带回了天上,他认为人间的一切纯属作茧自缚,而宁愿以一种刚烈的秉性对待曾负责看守的人生。老僧的圆寂意味着在春天的杀戒萌动,夏天的色戒犯忌,秋天的杀伐涌动之后会出现的冬天的感悟与救赎。
四、冬
中年人经过牢狱之灾后回到了生养他的水上僧院,开始了功夫的修炼。他看到一位蒙着面的女施主带着一个孩子来到佛龛前簌簌流泪。在晚上,女施主无意间跌入冰水之中并溺死,翌日清晨,金基德饰演的老年人解救了她的孩子。这位女施主始终蒙着面,在老年人摘下她的面罩之时也没有对面孔正面给予特写。观者可以看见金基德为了维持叙事的冷静而做出的努力,这种冷静与神秘感相伴生,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描摹需要。老年人抚养了来历不明女子的孩子,并以绳索身缚石块,将一座佛龛带至山坡处,完全是出于一种俯瞰众生的需要。
五、又一春
孩子成长为小僧,他将石头放在小鱼、青蛙和蛇的口中,任由它们窒息,并发出纯粹的、铜铃般的笑声。和开头的情节作为有机照应,如果说小鱼意味着自由和爱情,蛇意味着隐喻着的淫欲,那么这位小僧成长为少僧之后又将发生怎样的波澜呢?影片至此结束。豆瓣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执导,金英民、吴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韩国电影。影片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于韩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