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冬林人物简介
阿冬林
阿冬林,舟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早期CG从业者,从事多年影视特效、建筑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动画等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特效事业发展。
中文名:阿冬林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青海省
职业:特效导演,画家,建筑师,书法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动画系,西北民族大学建筑与室内外设计专业
主要成就:舟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代表作品:《白日焰火》《Hello!树先生》《战国》《双城计中计》《巨额交易》《决战刹马镇》《查无此人》
个人简介
出生于1973年,青海省乐都县人,蒙古族,现居北京。中国早期CG从业者,从事多年影视特效、建筑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动画等工作。曾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建筑与室内外设计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动画系。于2001年创立舟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任多部影视剧视效总监。
主要成就
电影视效指导
《白日焰火》《双城计中计》《巨额交易》《Hello!树先生》《战国》《水印街》《决战刹马镇》《查无此人》《夜车》《都市童话》《对岸的战争》《凤凰》《虾球传》《哈琅署火》《玩酷青春》等。
书画方面
受父亲影响,其自幼习书画,研习碑帖篆刻,14岁时边在青海省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崭露头角,赢得殊荣。曾为多部影视剧,书籍题名,如:《战国》《虾球传》《忘不了》《凤凰》《十五贯》等。绘画以油画和水彩为主,代表作品有《祈》《陶罐》《天籁之城》《一角》《阳台》等,并绘制大量电影脚本插画。
建筑及室内设计
定州河北国华电厂室内设计,中国外经贸部室内改造工程,中国驻墨西哥、缅甸、科特迪瓦经商处建筑及室内设计等。
艺术之路
阿冬林20年艺术路:建筑、动画、特效面面俱到
作为舟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阿冬林见证了国内特效行业的跌宕起伏。相对严苛的创作环境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让新生代的导演对特效团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有着20年行业经历的阿冬林,对这种变化的规律谙熟于心。正所谓“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从《Hello!树先生》到《决战刹马镇》,从《战国》到《白日焰火》,他看似悠然自得、遍地撒网,实则因地制宜、自成一家。
阿冬林从小在青海长大,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书画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书法、碑帖篆刻等。在他小时候看过一个栏目叫“电影魔术”,每期会介绍美国电影的幕后制作,可以说从事影视幕后相关的工作是阿冬林儿时的梦想。其实阿冬林接触CG非常早,曾经用过dos版的3ds3.0,最初学习的目的就是工作需要,当时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也做了很多年的建筑设计,但发展到后期最终选择做广告、动画、影视等视频方面的工作,并创立了舟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个人主张
特效工作需贯穿制作始终,沟通和技术同等重要
在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环节中,技术固然重要,但沟通在很多时候可以解决重复的工作量和不必要的麻烦。好的想法谁都有,但如何用最合理的方式实现,是视效总监要掌控的。视效总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岗位,同时也是一个具有艺术指导性工作的岗位。他要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还要根据剧组的预算,综合考量提供最优的视效制作方案。
另外,在技术的基础上如何控制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当拍摄完成后,有些画面不用做前期处理,在电脑上很简单就可以处理好,但视效团队要在前期设计的时候给导演提供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拍摄方案、操作方案。所以特效团队不仅仅是完成电影所需要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拍摄、制作环节中的种种因素,为导演提供合理的制作方案。
视效总监在技术基础上对剧组预算的合理化建议的是非常具有重要性,尤其是特效量比较多的影片。很多时候当拍摄完成以后会发现有些画面不用做前期处理,在电脑上很简单地就可以处理好。实际上作为视效总监在前期设计的时候一定给导演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拍摄方案、操作方案。经常会有一些导演和制片人跟视效总监抱怨剧组预算超支,这种超支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他们对后期不了解。
理想的视效工作流程,应从剧本沟通开始,与导演沟通哪些场景需要后期特效制作处理,视效团队提供创意和画稿;然后拿着设计稿与导演一起堪景、选景、复景,根据实地考察与美术反复沟通,确定置景分工:现场搭建和后期制作,很多后期置景在电脑里一天就能完成;待大体上创意都确定开机后,视效团队将会派出视效指导,现场监理,设计人员,甚至是专业的施工团队,他们能通过与现场有效沟通,保证拍摄方案的执行和工期的正常进行,这种合理沟通大大降低了剧组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成本控制作用。
作为视效从业者来说,实际上任何一个工种都是要服从导演的创作,他是整个电影的灵魂,你只需要提出更好的专业想法来补充他的创作,而且一定要有团队作战的意识,输一起输,赢一起赢。
应对好莱坞大片冲击是契机也是挑战
很多人认为随着好莱坞大片过多的进入中国,会对中国造成一种文化侵蚀,而阿冬林却感觉这是很正常的行业发展,就像肯德基、麦当劳来中国一样,他们有他们的发展方式,国内传统饭店也有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特效行业也是如此,美国大片固然好,但文艺片也会有人做,市场这么大,总有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美国大片虽然现阶段票房高,但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满足所有中国观众的口味,所以阿冬林认为中国自己的团队和创业人员要自立自强。其实我国的特效行业的技术与软件水平,跟国外差距不大,关键在人,主要是从业者和经营者要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如何定位自我和公司。换句话说,现在社会制度开放了,只要我们坚持,对行业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成功。
阿冬林更希望这个行业都是像他这样的人,热爱专业,有责任心,如果自己强大了,团结了,真的就所向无敌了。同行之间不仅仅是竞争,更是***赢。他的观点就是,谁都开饭馆,你有你的开法,我有我的门道。行业的发展不是由几个人决定的,所以有时不要被很多东西束缚住,也不要怨天尤人,适应社会,学会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新人建议:培养美学修养坚持脚踏实地
舟人培养人才的定位是艺术家,会首选美学修养较高的人才。比如三维建模师,不仅仅要懂建模、懂场景,他一定还是一个设计师。其次,阿冬林认为艺术要大于技术,创作本身是最重要的。例如:一名角色建模师,除了要有优秀的美术功底,还要了解结构学、解剖学的知识原理,这样他的作品才不会失真,进而才会有“灵气”。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