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电影《孤独》?

当冷漠是认清现实的标志时,真善美就会遭受冰冷的羞辱;当失去可以开始珍惜的时候,爱和信念将承受沉重的痛苦。

在刷新了所谓社会现实中的一些概念,比如“是否扶老人”、“是否给乞丐”之后,我们拓宽了自我保护的防线,以至于我们往往对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视而不见,用冷漠武装自己,用“这个社会太危险了”包装内心的冷酷,甚至把防线扩大到所有人。

更可悲的是,太多人专注于社交网络,宁愿对手机群里的陌生人嘘寒问暖,也不愿隔着桌子仰望皱纹更多的父母;我宁愿在不断刷新的朋友圈里夸你,也不愿对家人和身边真正的朋友说几句平静的话。

我们以“自保”为借口,冷冷地穿过人群,盯着热闹的朋友圈,无视家人,在茫茫人海中奔跑着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抱怨过天气太冷,地铁太挤,工作太无聊,午餐太难吃,周围的人无语,家人太唠叨太啰嗦。这样对生活的不满,堆积了更多的冷漠和忽视,在朋友圈表达礼貌,在家人面前发泄委屈。

你不知道的是,在你打开的巨大防线里,很多真正需要帮助和帮助的人被拒之门外;你所抱怨的,正是很多人拼命寻找和争取的;在你冷漠的家人朋友中,有可能在某个时刻消失。

当你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当你渴望基本生活的时候,当你想念失去的人的时候,你可能会记得,对别人基本的善良,维持生活的强大耐心,对家人的爱和关怀是如此重要。

《孤独》大概是在提醒我们:用最好的心去对待遇到的人,多一点信任和关爱,就有可能向那些处于痛苦深渊的人投射出温暖的光芒;用最深的爱去对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呵护,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所有时光,不要让你最了解的人感到陌生。

这是我对《失孤》的理解。或许和大部分观众不满意它的制作水准甚至不满意它的“安徽人说香港话,福建人说东北话”有点不同。我不打算对这部电影做太过电影化的评价,因为在我看来,《失孤》并不是给你带来一种精彩或者不堪入目的观影体验,而是在日益淡漠的人情中呼唤出一种类似上面提到的那种。

我赞同一些人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缺点的批评,但我更愿意暂时放下那些对电影风格的严格要求,只从它所聚焦的主题和它所反映的提醒意义来看是值得的。

很多人难免会对《失孤》和《亲爱的》做一些比较,甚至得出后者比前者更好的结论。有人得出结论,《亲爱的》故事更完整丰富,电影层次更高,寓意更深刻,而《失孤》故事过于松散,传达的意思相对简单。

有些人喜欢这样比较事物。虽然这是某种自由,但我并不欣赏。

因为在我看来,两部电影的基本侧重点不同,意义也不同。《亲爱的》侧重于从结果层面展现“失去与寻找”带来的痛苦,传递爱与理解的意义;《孤独》从过程层面着眼于“失去与寻找”所折射出的艰辛与痛苦,突出了人类关怀、爱护与珍惜的意义。

虽然都以拐卖为主题,但《失孤》更关注过程,深入细节,反映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艰辛和痛苦。

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失孤》的故事看似漫无边际,却在过程的细节中触动人心。

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十五年来一直在“路上”寻找自己走失的孩子。他破旧甚至破烂的衣服,黝黑甚至皲裂的皮肤,凌乱甚至肮脏的形象,从外表上足以让人心疼,因为可见这十五年来坚持寻找孩子是多么的艰难,但很难想象这样一种露营、无助、无望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他带着未知的希望和内心的坚持,骑着旧摩托车穿过陌生的山野,蹲在路边吃泡面,面对不悦甚至驱逐传单,不敢懈怠,忍受被撞的考验.....当他被击中后醒来时,他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那面印着他儿子照片的旗子。低头认真补的画面令人动容。被渔民打伤后,我看着飘起的国旗陷入绝望,仍在拼命抢救散架的摩托车;在欣赏街头音乐的陌生人中面带微笑地分发《寻找你》,默默捡起人们扔在地上的纸。......

这些细节并不是刻意烘托的苦难,而是真实的再现,而残酷的是,在现实中,这样的苦难人们所经历和承受的苦难和痛苦要比这多得多。

遇见冉静波饰演的曾帅是一种安慰。至少他在路上不再那么孤独无助,但他显然很珍惜这样的“缘分”,甚至在失落后不经意间流露出珍惜的心情:过隧道时,他主动抱住曾帅的双手,搂着他的腰,这是他十几年努力后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稻草”;在澡堂睡着后自然落在曾帅身上的腿,在闹市声嘶力竭的呐喊,是对再次失去的恐惧;看着曾帅最终回到家人的怀抱,是他一生都在努力争取和弥补的希望。把我唯一的方便面分给一群和尚,是我内心的一种赎罪,也是一种寻求希望的渴望。

曾帅对家庭的寻找是另一种方式来展示那些因为贩卖而失去家庭之爱的人,他们对身份和家庭之爱的渴望。当我终于找到父母,回到家人的怀抱时,曾帅记忆中那么多的铁索桥、竹林、长辫子轰然倒塌,这反映了久违亲情的人们心中的痛:十几年的离别带来的陌生感,在最终完成时融化成一种不知所措的恐惧。这样的细节所呈现的情感,似乎比故事更感人,更有力量。

很多人觉得电影中母亲失去女儿的故事线有点多余,似乎全部剪掉不会对电影有什么影响。但这条故事线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填空,而是在展现痛苦的同时,展现世界积极温暖的一面。

陌生交警的默默关心,陌生网友的热心帮助,警察的帮助,都是现实社会依然存在的真善美的体现。

虽然在失去女儿的故事中,女儿在热心网友和警察的帮助下被成功找回,母亲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跳水自杀,看似是完美与悲剧的纠结,实则是另一种痛苦的呈现。正如雷泽宽在重庆河上对曾帅说的,他之所以坚持上路,是因为害怕回家看到家人精心隐藏的痛苦。

旁观者真的无法体会失去孩子的父母内心的痛苦有多大。即使表面平静冷漠,内心还是有痛苦和煎熬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痛苦正是雷泽宽在片中所说的:“他们不是活着,而是在受苦。”

也许,每个观众看到《失孤》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很正常。我欣赏这部电影,不是看它好不好,而是看它值不值得。

这些近乎冗长的理解,都是基于我个人的感受。有些朋友觉得我太情绪化了。我不否认我一直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温柔的感觉,即使它确实有缺点。在我看来,面对这类电影反映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感性的。

有时,我们看电影是为了娱乐和放松,有时,我们看电影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或者是为了感动或启迪。就像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觉得,当我们对待别人的时候,不要有所防备,多一些善意的关心总是好的。而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爱和珍惜。

片尾致谢,感谢刘德华,他值得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