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十八般武器之一的锏,了解吗
作为中国传统十八般武器之一的锏,你真的了解吗?
在《水浒传》中,林冲所使用的兵器是锏,这个武器也是梁山好汉的标配。
在传统武术中,锏同样也是重要的兵器之一。
但锏这种兵并非“兵刃”,而是“器械”。
而从其构造来看,它与一般人所使用的兵器并无太大差异。
一、锏的结构
锏又称长棒、三棱鞭、三节鞭,是中国武术中最古老的兵器之一。
锏的结构可分为棍,和长方体两种。
其中长方体为棍,棍头呈圆锥状,顶端略呈方形。
棍子为木质或竹质,长约50厘米,宽5厘米左右。
而长方体为钢,长约100~120厘米不等,其上多雕刻有各种花纹或图案之类的文字。
锏的长度有两种说法:一是锏长一丈六尺四寸八分;二是锏高一点五尺八寸四分。
长方体为方头方脑或半圆脑袋;棍身细长呈扁形;顶端有三棱之形或尖角之形;棍柄长约六寸五分;棍身两端为弧形或半圆弧形的棒头。
二、锏的材质及制作工艺
锏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铁、铜、金、银等,其中以铁质的材质为主。
锏多采用长方型,一般为三节,每节长约3-5厘米或者更长一些。
锏的一端通常会有一个小把手或者一个可旋转的枪头。
在一些书籍中也常提到:“锏,长三尺三四寸,重二三斤”。
这个长度一般是3-5厘米到5-10厘米之间不等,重量一般在3-5斤左右。
在锏杆上有横轴,可以将其横向分成若干部分,再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长短、方向即可。
其中最常见的形状为长方体或者菱形,长为7-10厘米左右。
三、锏的使用方法
锏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三种。
一是当对手用单手握锏时,用锏的上、下、左、右或上、下攻击。
二是当对手把锏握在手中时,用锏的中、下部或双钩将对手钩住。
三是当对方向后抡起单手锏时,使单手锏在其手中,并在其身后作一个“马步”。
此外,在一些传统武术套路中还可使用双锏。
四是当对手用手持单手槌攻击时,可用左手将右手锤向后拉出使其无法攻击到自己。
五是当对手向左后方抡起双锏时,可用单手将双头锏往上提起,将对手拉到身后再施以攻击。
四、如何打造一支合格的锏?
好的锏,除了要具有“兵器”的功能外,还要具备“兵刃”的特色,也就是有一定的“对抗性和技击性”。
武术器械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短、中、长器械;单剑、双锏等等。其中又以双锏最为常见,一般由单柄两头装有铁环相连接而成。
根据《中国武术六段》对锏的介绍:“以铜或铁为材料,长一尺五寸不等,以铁制成,两端镶铜或钢,柄上有铁环与锏相连接。又有单头双头之分。”
所以说,一支合格的锏还应该是铁制的!
五、锏的优劣
锏分有铜锏、铁锏,还有长锏和短锏之说。铜锏质软、锋锐,铁锏重实战,其长短不一、种类多样。
铁锏棍身较长、重实战,但其速度较慢,使用起来不够灵活快速;锏体较小、重实战,铁杖轻而灵活;锏是在“以攻为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兵器。
其中长锏因重量适中、易掌握且能发挥出最大威力而深受武术爱好者青睐。
锏还常被人称为兵器中的“善器”。
锏不以利刃喋血杀人的武器,但可以重击、威慑、怒斥责罚敌人和对手,可以不见血光地制服对方。
人们常称秦叔宝的锏,不以利刃杀敌为目的,而是以当头棒喝的打击和警告,做到收其心,制其体,是兵器中当之无愧的善器。
六、如何使用“冷招”
除了以上所说的“冷招”之外,锏还有一些“冷招”。
例如:用锏来挑打对方的头部;使用锏将棍挑打对方后脑,此招是一种比较狠的“冷招”。使用时,在其攻击范围内将其挑打到一定长度之内,可致其倒地昏迷;将锏从背后绕到身后突然抽打敌人。
七、锏对单、双刀的克制
锏的长度决定了它在对抗器械时的克制效果,因此一般情况下,单兵对锏都会有一定的克制效果。
在近距离格斗时,锏对刀主要表现为挡、劈、砍、扫、刺等技法,而在远距离格斗时则表现为钩、挑、扎、截等技法。
单锏和双锏都是使用双股或单股钢锏,但两者在对抗中所体现出的攻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双刀一般都采用了劈砍和砍劈,而单锏则一般用于近身格斗。
对此两者有克制关系,可以说单锏对刀的攻击效果要远大于双锏对刀的攻击效果。
双锏的主要进攻手段是抓击和挑击。这两种用法都在近距离内使用,但是由于双锏本身重量较大,在近距离内就会被钢锏打个正着,导致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而对双锏进行格挡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因为双棍的重量较轻),但是其格挡动作较为迟缓也会被对方抓住破绽而成功。
所以双锏在近距离格斗时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克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