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区
《布鲁克林》根据爱尔兰著名小说家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约翰·克劳利执导。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整个基调温柔恬静,充满怀旧之情。我特别喜欢电影里的衣服,我用了很多代表爱尔兰的绿色。
爱丽丝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偶然的机会,牧师有机会在纽约工作。在姐姐的鼓励下,她独自登上了一艘前往美国的游轮,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然而一路上的坎坷,陌生国度的艰难,让她的行程并不顺利。面对陌生国家的不确定性和新工作带来的抑郁,爱丽丝充满了思乡之情。牧师对爱丽丝说:“我只能说,会过去的。”乡愁和大多数疾病一样,让你感到不舒服,然后传染给别人。"
牧师资助她去夜校学习会计。爱丽丝非常努力,认识了意大利男孩托尼。托尼诚实、善良、幽默,非常爱她。和托尼在一起后,爱丽丝走出了封闭的生活圈。他们一起看电影,跳舞,去海边,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爱丽丝在工作上也表现不错,拿到了会计证。生活在异乡的陌生感渐渐褪去,她慢慢找到了归属感。
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风顺,我姐姐去世的噩耗从我爱尔兰的家中传来。爱丽丝不得不回家照顾她妈妈。回国前夕,在托尼的要求下,他们领了结婚证。从城市回来的爱丽丝,一下子成了家乡的焦点。优雅,时尚,考上了美国会计证,她成功的接过了姐姐原本不错的工作岗位。美好的生活环境,熟悉善良的人们,还有富二代的追求,让她在这里生活的非常惬意。她有些人甚至不想回纽约,当她收到托尼的信时,她逃避了,不想打开它。然而面包店老太太的八卦让她意识到,在家乡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艾丽丝在故乡和异乡的选择中完成了自我认同和成长。让我想起了前阵子《三十而立》里从一个小镇逃到上海的王曼妮。可能她已经见识过大都市的热闹,很难回去了。不仅因为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的界限感,更因为未来的无限可能,让人感觉更加自由。当爱丽丝回到船上时,她告诉和她一样紧张的爱尔兰女孩:“你一开始会难过,但不要害怕,会过去的。”总有一天太阳会再次升起,而你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你会开始想念一个与你无关的人,你会知道这是你的安全之地。”她知道她找到了未来。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离开父母和熟悉环境的不适。即使不离开家乡,也可能要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你将何去何从,在黑夜中哭泣,在反复挣扎中做出选择,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未来的无限潜力。努力在困难的时候往前走一步,也许就能得到命运的那份礼物。因为经过磨炼,人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努力让你的下一站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