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晶晴连续10年支教引争议,褒贬不一,背后真相到底如何?
支教本身是一件好事,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支教是一种公益活动,不是沽名钓誉的投机。拍摄宣传本无可厚非,但要建立在为支教事业作出贡献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否则,不然这样的报道只会损坏给真正付出的辛苦支教事业的老师。“90后海归女硕士龙晶晴连续10年在湘西乡村支教”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大的波动,这个事情到底如何呢?
龙晶晴连续10年支教引争议,褒贬不一,背后真相到底如何?
有的网友对“龙晶晴去乡村支教10年”的这个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龙晶晴的举动是值得我们去认可的。他们说:“龙晶晴去帮助山村的孩子们扩展知识,提高见识,让他们产生走出去的向往,是一个很好的举动。”还有的说:“这是一个集智慧,美貌于一身的女孩,同时还是个善良有担当的老师!为你行为举止点赞!那些孩子能遇见你是幸运!”
还有一些对这个事情抱有反感心理的网友,他们认为:”龙女士是生意人,只谋取的是商业价值最大化。 面对乡村里的“穷孩子",那只是她向自己人生高峰攀登的阶梯。赶路的人,谁会真正在乎脚下的泥土呢?“、”她所谓的支教10年就是每年抽几天时间去乡村拍支教视频顺便度假。你见过哪个去支教的教师会带着专业摄影师团队和化妆师去的吗?“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还是只做一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这让我们陷入了沉思。
公益不是道德牢笼公益不是道德的牢笼,但它也不应该成为一些人沽名钓誉的投机。当善心被欺骗,公益人曾经的道德光环就会转变为道德反感,最后弄巧成拙。现今这个社会,有这么崇高的意识和行动的人已经很少了,龙晶晴能连续十年暑假支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不能过于宣传。现在来看,国外留学、硕士、连续十年、明显炒作过重,而且这种主题,和时间都是爆款新闻宣传太过火,倒显得利益过重了。
张桂梅老师乡村支教多年,她一生简朴,把自己的钱用在了学生的衣食和学习放面。她那种扎根山区的精神太伟大,让人感动也让人望而生畏。可以鼓励制度宽松、形式灵活、甚至适当盈利的支教,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以及社会资本参与。为什么支教就一定要灰头土脸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能做到连续十年利用假期去支教已经很让人尊敬了。至于说短期是否是支教,这无可厚非。只要去一天,能给孩子们传递知识和爱那她就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尊敬的。
坚持初心、砥砺前行当然,龙晶晴能够在18岁左右开始做,刚开始大部分网友是认为她可能是真心真意完全去扶贫。但是到现在,再和社会利益交织上,以及这个年纪是否为自己获得利益比初心的动力更多了还有待验证。
另外,宣传这块明显有专业团队,明眼人首次看到就能感觉不对劲,一不小心马上求证就会被大量舆论误导便难以有独立思考看问题能力。另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好好做公益,而不仅仅是为了博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