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理翔的个人生活

4月20日是茅理翔半退休后的普通一天。

上午,作为慈溪社区文化促进会会长的他,从北京邀请了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张新民,为当地税务部门组织的企业做“企业财务报表及管理透视”的报告。下午,茅理翔在方太的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然后看书思考写东西,他的第五本书—论述现代家族制度的又在准备中。

当初创办方太时,茅理翔就向儿子提出:“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现在已经“提前进入看三年了”。去年方太营业额为6亿元,目标是2010年达到50亿元。茅理翔认为培养接班人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我还要大胆地教、坚决地教、彻底地教。”

在企业快40年的茅理翔,原来工作忙碌,情绪起伏也很大,如今退下来变得非常平静。他在《管理千千结》中写道:“健康是成功的基础,动不动恼火会伤肝、伤心……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要保持这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就是一种忍。诸葛亮草船借箭……鹅毛扇是忍的最好工具。”而他的一个工具是—

年轻时茅理翔患过风湿性关节炎,一度不能走路,高中都临近毕业了只好辍学,后来当会计,直到28岁腿才好转,又去跑供销,随身带着止疼片。做企业再累,茅理翔都有很强的意志力,“最痛苦的时候都能忍受下来”,涂药草艾在肿关节上,火烧得滋滋响。

如今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6点多起来,和太太一起慢跑锻炼,“我不打麻将,不会骑自行车、开汽车,过去奋斗全靠两条腿走来走去。”一个星期两人会一起去洗两次头按摩,也足浴。晚上10点多睡觉,茅理翔不打高尔夫,正想好好把太极拳、书法练一下。饮食方面,他喜欢每天吃鱼,少吃肉。

当然,茅理翔生活上的细节都是太太张招娣照顾的,让儿子***同创业也包含了太太的意思,“一生中给了我相当大的支持和鼓励。”今年三八节,他专门买了玫瑰花送给太太,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

压力来临以前茅理翔想当个作家,身体不好时也想当医生(他会针灸、开处方),“当时做企业家的想法几乎没有”,但全身心从事企业之后,那些个人的兴趣早放弃了,也没时间照顾家人孩子,“命运的安排,不知不觉就这样了,人也就是这样不断地得到、失去。”

茅理翔觉得做企业很幸福,“这是一种乐趣,其他人很难想像出来。”克服了一次困难就是一种快乐,但很快又会面临新的困难,而在不同的阶段他所承受的压力也不同。

1986年他的厂给黑白电视机加工零配件,但电视机卖不出去,也影响到他的效益,工人走的走、骂的骂。为了寻找新的产品,茅理翔东奔西走,两次在外地坐的公***汽车翻到山沟里,“坏事烦恼一起来了。但人就是要有忍耐性、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1993年又出现新的问题,尝试搞新产品,但声像学习机失败了,一直到1997年做吸油烟机二次创业初步顺利,那段时间是茅理翔感觉最累的。

对于压力他也早就习惯了,经常进行反思。他在书中引用通用汽车总裁斯隆的话,“超脱与孤独有时候是同义词”,在茅理翔看来,企业家应该有三重超脱:一是摆脱事务工作的束缚,有更多精力考虑企业的重大问题;二是从常人的思维中超脱出来,具有创新意识;三是从平凡庸俗的人际关系中超脱出来,他的五个兄妹及亲戚都不在方太工作。

茅理翔认为方太现在的瓶颈是要与跨国公司伊莱克斯、西门子等竞争,怎么样在管理、人才、产品研发上花心思建设。他最不放心的是,方太一直很平稳,品牌上升得很快,但还没经过危机考验,没经历大的风雨。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茅理翔最近的日程:3 月20 日,杭州,中***浙江省委党校非公企业党员同学会上讲课;25 日,宁波,“给家族企业开一剂药方”论坛讲课;28 日,合肥,科学家企业家论坛;4 月10 日,复旦大学MBA 总裁研修班讲课;18 日,浙江民营企业CEO 圆桌会议;23 日,中国企业成长高层论坛;26 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讲课。

从1998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开始,茅理翔已经先后受邀到清华北大、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企浙大、江西财经大学等20 几所大学讲过课了。去年他讲了50 多堂课,“可能是国内企业家讲得最多的。”

通过讲方太的奋斗史、管理创新、家族企业等话题,茅理翔觉得讲课实际上对自己是一个提高,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有学生提出很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交班只给儿子不给女儿?他突然想到“口袋理论”,即最好把企业的钱放在一个口袋里,否则就会埋下定时炸弹。在女儿单独创建的凌克公司,茅理翔也是董事长。

“讲课是我第三次创业的开始呢,还是去搞新的事情?”茅理翔自问。“我现在是创造文化,这个很有意义,不亚于我开发产品,比如家族企业的理论,大家都认同我就很高兴。我完全是在传播一种思想,也许对其他人做企业有帮助。”

茅理翔不会闲下来,“奋斗的方式可能不一样,思想仍然继续。”前两年他60 大寿正是方太“如日中天”(他说过)的时候,他没过生日而是给管理层讲了一堂课。

茅理翔的心态很年轻,偶尔和10岁的外孙下下象棋,享受天伦之乐。记者问他们父子之间是不是像李泽楷和李嘉诚那样只谈论天气?茅理翔笑了笑,“一谈就会谈企业。”他也和儿女一起回忆——儿女们读小学的时候,他说过将来成立一个“茅氏集团”,如今他已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