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折叠凳子尺寸图

自制折叠凳子尺寸图设计如下:

材料:木头、手锯、胶水、螺丝钉等。

1、设计分解:折叠凳的凳面设计为430*340mm。使用时为X形,不使用时可收起,可以手提,携带方便。拼制凳面:其凳子表面由两块430*170mm半块凳面拼接组成,分别由3块短木板用圆木榫固定在横裆上面。原木榫通常用于现代简单家具中,制作时最好涂一些胶水。

2、裁切凳腿:使用手锯切割4条倾斜的板凳腿,在板凳腿的下部成50度的倾斜角度,将板凳腿的上部成一个圆,然后使用手钻将其倾斜。在连接螺钉的固定孔上钻孔。

组装折凳:凳腿支架固定在上凳腿的底部,并具有不对称的横向孔,中心连接组件将凳腿支架固定在一起。最后是油漆,因为油漆可以保护折叠凳并使其更美观。

凳子简介:

凳子的前身是马扎,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

凳子用料简单,用途非常的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对汉族人来说是“舶来品”。 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一种名叫“ 方凳”的高型 坐具随之流入。这种凳子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

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长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