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历史对窦宪的历史评价并不高?

在两汉历史上,北部边境始终存在一个劲敌,它的名字叫“匈奴”。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30余万大军亲征匈奴,遭遇“白登之围”,无奈屈辱求和。

文、景两朝虽奉行所谓的“和亲”政策,送女人送财物,但匈奴仍然经常骚扰边境,杀掠汉民,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后,倾举国之力,派卫青、霍去病率军深入大漠,经历大战十余场,连战连胜,终于将匈奴远逐漠北,解除了边境危机。

然而,遭受沉重打击的匈奴对汉朝边境的骚扰从未停止,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

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留下了“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

然而,桀骜不驯的北匈奴仍让汉朝头疼不已,直到东汉和帝时期,一位将星的横空出世,才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窦宪。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窦宪的“燕然勒功”,俨然成为战史上的两座高峰,激励了无数热血男儿投身沙场,建功立业。

然而,历来对窦宪的历史评价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

窦宪的曾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祖父窦穆、父亲窦勋和叔叔窦固都娶了公主为妻,窦家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外戚。但好景不长,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窦融死后不久,悲剧降临了。

这一年,窦穆、窦勋因罪下狱,被拷问至死。此事给了少年窦宪莫大的刺激,他后来的一系列乖戾行为,都与之相关。

汉明帝刘庄死后,汉章帝刘炟即位,窦宪的妹妹成了皇后。有了这个大靠山,窦家自然东山再起。窦宪很快就官至虎贲中郎将,开始了他“京城第一恶少”的种种表演:

他霸占皇帝妹妹沁水公主的庄园,公主敢怒不敢言。章帝知道后很愤怒,责问窦宪是不是想学赵高“指鹿为马”,但也只是令他归还庄园而已。

几年后汉章帝英年早逝,年幼的汉和帝刘肇登基,窦太后垂帘听政,窦宪大权在握,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此时窦勋一案的主审官韩纡已死,他就派人杀了韩纡儿子,割下脑袋,献祭于亡父坟前。

此事传扬出去,朝野人士为之侧目,但有太后护着,没人敢为难窦宪。但窦宪接下来又干了一件事:他把来京吊唁章帝、跟窦太后关系暧昧的都乡侯刘畅暗杀了,然后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对刘刚严刑拷问。然而,满朝公卿不是傻瓜,很快真相大白。

刘畅、刘刚可不是一般人,他们是刘秀兄长刘縯的后代,刘氏皇族自然不依不饶,满朝文武也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窦太后又气又急,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把窦宪关了起来,放出话去要大义灭亲。

但毕竟是亲哥哥,怎么舍得杀掉?恰好此时,南匈奴上书,提议趁北匈奴闹饥荒,联合出兵北匈奴。窦宪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表示愿领兵出征。窦太后当即释放窦宪,封为车骑将军,择日北伐。

此令一出,朝野哗然。此前窦宪不过是警卫团团长,也没打过仗,现在居然要当北伐总司令,深入大漠几千里,没开玩笑吧?况且,他还是个戴罪之身。

永元元年(89年)夏,迎着质疑与谩骂的声音,窦宪踏上了征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军事菜鸟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出塞三千余里,取得丰硕战果,俘获招降的匈奴人达20余万,缴获牲畜100多万头,史载“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后汉书·窦宪传》)。大胜之后,窦宪登上燕然山,刻石立威,史称“燕然勒功”!

永元三年(91年),窦宪再派部将耿夔出塞五千余里,一举荡平了北匈奴。

立下盖世奇功的窦宪回到了洛阳,依然是那副老做派:飞扬跋扈,一手遮天!

在战场上能准确判断敌情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步步逼近。

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变故突然发生。被窦宪视为“小儿”的汉和帝突然封锁洛阳城,收捕窦宪党羽,下令窦宪返回封国,随即赐死。此时,距他的“燕然勒功”不过两年的时间。

纵观窦宪一生,他有两张鲜明的面孔,一张是恶贯满盈的乱臣,一张是纵横沙场的英雄。对历史而言,这两张面孔都是真实的。“乱臣”窦宪的死是罪有应得,但我们崇拜“英雄”窦宪,永远铭记他的盖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