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贵北天险娄山关与贵州军阀王家烈打了两仗,史称娄山关战役。

娄山关战斗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两次战役。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贵州遵义,红军先后于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到28日两次打响娄山关之战,余战直至3月5日,总***29天时间。第一次娄山关战斗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第二次娄山关战斗是领导正确军事思想的胜利实践,是四渡赤水关键之战,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遵义会议以来的三次战斗,红军都没有取得胜利,长江沿线敌情严重,不利红军渡江,全军改执行1月19日中央政治局泗渡会议决定的第二个北渡长江计划,向云南威信地区转移。中央军委电令各军团转移到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相机渡金沙江入川。但滇军孙渡部3个旅在云南镇雄、威信地区堵住了中央红军前去金沙江的道路。

娄山关战役的历史背景:

左倾冒险主义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失去根据地,开始了西征。湘江一战红军8万人锐减到3万人,遭到了空前的惨败。根据领导人的据理力争,部队不再向湘西进发,在通道转兵开向贵州黎平。在黎平召开会议,决定红军指向遵义,并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遵义为中心创建“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和红军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领导人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的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

在遵义会议上,中央对遵义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做了讨论,最后认为遵义地瘠民贫,又有40多万大军四面围攻,建立根据地的设想难以实现。根据领导人的建议决定到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于是红军大部队过娄山关北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娄山关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