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行话(好像也叫切口或黑话)谁知道

典当业在收当时常用一些行话和隐语,一是为内部管理条理,避免业务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二是为便于当铺员工相互配合 ,必要时杀价牟利,典当业的行话就相当于江湖中的“ 切口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说成“么、按 、搜 、臊 、路 、料 、俏、笨、缴、勺”“不多”说成“报端”,“没有”说成“妙以”等,另外还有一种压低当价的惯用手段,用术语代替数字,如旦根为一,抽工为二,末王为三,不回为四,缺丑为五,短大为六,毛根为七,入开为八,未丸为九,先千为十,如果当户嫌价低,拿着当品正要走的时候,掌柜的必要时过来打圆盘,比如业务员说:“先千抽工”意思是已经给到十二块了,掌柜的认为还可以再加两块,就说“先千不回”暗示可以给当户十四块。总之,比较值钱的东西,是尽量不让当户走开的,如果当户坚持高价,不能达成协议时,知道当户会往别家去当,照例把所当物品给当户时,就要运用一定的手段,使第二家打开一看,就知道已经去过一家,一般的办法是:如果是衣物,把衣服上身在折叠时,把袖子反叠,袖口朝下,裤子折三折;金货用试金石轻磨一下;表类将表盖微启一点,第二家一看就心里有数了,所给当价与第一家上下相差不多,可以看出当商给价,是有一定标准的,这样当户最后还得以低价当出,千古以来,无奸不商的道理由此可窥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