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呼的父亲,“爹”和“爸”到底有怎样的区别?
“爸爸”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十分值得尊重的称谓。在稚嫩的孩童心目中,爸爸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他们会不费吹灰之力将自己扛在肩上,也会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及时赶到,爸爸就是孩子们崇拜的超级英雄。
但是大家知道吗?“爸爸”的称呼有很多种,并且每一种称呼都具有历史性。或许很多人都曾经天真的认为,爸爸一词是舶来品。
实际上早在“三国”之前,爸爸的称呼便已经存在。三国时期魏张揖编撰的《广雅》中,就曾记录过“爸爸”的含义。
第一、关于爸爸的多种叫法据《广雅·释亲》记载:“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可见在三国之前,爸妈的叫法就已经存在了。
随着朝代更迭与时代变迁,爸爸的称呼曾几经更易。在古代社会,爹、爷、父亲、爸爸,曾在不同民族、时代中广为流传。
事实上少数民族对爸爸的称呼,可以用多种多样来形容。比如,满族人管自己的爸爸叫“阿玛”,管妈妈叫“额娘”。
这一点在清宫戏中较为常见,朝鲜族人则将爸爸称为“阿爸几”,妈妈则可以叫做“阿妈尼”。
经过笔者追根溯源的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爹、娘才是国人对父母的传统叫法。
在清朝灭亡之后,爹、娘的称呼,经被爸爸、妈妈所代替,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爹”和“爸”这两种称呼,实际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二、“爹”和“爸”的区别“爹”和“爸”是特别有厚重感的汉字,虽然从表意上来看都是指代父亲,但是从汉字角度上来讲,这两个字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最基本的便是表意、词性皆不同,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爸爸的称呼,已经广为流传并基本定型,但是叫爹的也大有人在。
时至今日,在南方的广大地区,依然可以听到爹、爷的称谓。这里面所说的“爷”并非是父亲的爸爸,而是对父亲的直接称呼。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曾有过比较明确的记载,并且都体现在了诗文中: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首民歌中的“爷”,实际上就是指代木兰的父亲,当时的人们,习惯性地将父亲称作“爷”。
1.“爹”字的含义
在古代社会中“爹”字,表示拥有多个子女的父亲。因为从造字法上来看,“爹”字上面一个父字,下面一个多少的多字指代多个子女。
当“父”与“多”联合起来,就表示有多个子女的父亲。一般情况下,由于古代没有计划生育,所以生十几个孩子都不成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爹”字的造字技巧和“侈”十分类似,“侈”一个单立人加一个多字。
按照古人的说法,“单立人”指“主人”,而“多”则是指一群随从。“人”与“多”表示“主人外出时带有多个随从”,可以代指一位父亲外出时有多个子女随行。
2.“爸”字的内涵
“爸”字的本意为,子女跟随在身边,据史料记载:“爸,父也”,爸字上面一个父、下面一个“巴”。
父指父亲,而“巴”字则有“附着”、“黏着”之意。“父”与“巴”联合起来的寓意,表示孩子附着在父亲身上,引申为跟随在父亲身旁。
爸爸的称呼在民国时期十分时髦,很多出国留学的人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都认为爸爸是一种既亲切又称呼的称呼。
当他们回国之后,纷纷用爸爸取代了爹的称呼,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地区,时至今日依然管父亲叫爹的现象。
在南方一些地区,父亲的称呼有很多,阿伯、阿公、阿爹、爹、大等,其实都是代指自己的父亲。
当然,在东北农村地区由于风俗习惯的影响,还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大爷或叔叔。虽然爸爸的称呼千奇百怪,但是却都是代指自己的父亲。
结 语爸爸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山,同时也是自己心灵深处的一道脊梁。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孩子心目中爸爸的形象非常高大。
作为一个父亲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做出合格的榜样,并且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