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上7级以上的地震

1933年 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城东缝隙有个城隍庙,断柱颓梁,为全城唯一的残留建筑物,全城278间民房没有一点残迹可寻。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岷江三处堵塞,成为三大“地震湖”。叠溪城对岸和龙池山上的龙池常年积水,风景秀丽,是叠溪八景之一,震后池水干涸。第三堰坝顶部厚约300米,高约100米,是三个堰最坚固、最庞大、蓄水最多的堰。三个堰使岷江断流43天,江水逆流20多公里。地震后45天,即10月9日7时,堤坝溃决,洪峰到达120公里外的茂汶县,直至距叠溪260公里的乐山县。

1973年 炉霍地震

1973年2月6日,炉霍县雅德发生7.9级地震。地震损失严重,死亡2175人,受伤2756人,绝户88户,孤儿43人;房屋倒塌1.57万幢,破坏2867幢,损失牲畜40427头、粮食201万公斤。极震区内房屋倒塌几乎百分之百。从炉霍县的俄米到则儿位,藏房全部倒平。“笨壳房”及全木结构房屋也遭到严重破坏或倾斜。县城的5600幢房屋,全倒4600幢,严重破坏880幢,出现裂缝90幢。川藏公路有17处遭严重破坏。滑坡、地裂、山石滚落普遍。地震还造成一些公路桥梁破坏和电讯线路破坏,使通讯中断。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甘 孜州境内的炉霍县发生了7.9极地震,甘 孜、道孚、色达、新龙、壤塘等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976年 松潘地震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地处我省西北部的松潘、平武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由于地震前地震部门曾做了中期和短期预报,并采取了人员撤离等积极的预防措施,所以人员伤亡较少。8月22日05时49分和23日11时03分,该地区又相继发生了6.7级和7.2级强烈地震。

这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20公里,极震区规模小,据调查长半轴为5公里,短半轴为1.5公里左右,面积约29平方公里。极震区内破坏严重,砖木结构房屋大都倒塌,穿架房大 都损坏。震时出现崩塌、滑坡。震后降雨,泥石流淹没村庄,堵塞河道成湖泊,道路毁坏,通讯中断。

松潘、平武二县人烟稀少,密度约每平方公里6-29人。县内山脉高耸,森林覆盖面积大,经济以农业或农牧业为主,工业经济欠发达。因此,相对于工业、交通、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来说,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

据当年的松潘、平武、茂汶、南坪四县统计,这次地震房屋倒塌500余间,耕地被毁达15000多亩,损失粮食1700多万斤,牲畜死亡2800余头,损坏桥梁30多座,涵洞200多处,有几个容量2600多千瓦的小水电站亦损坏停电。这次地震人员伤亡较少,据统计,死亡41人,重伤156人,轻伤600余人。

2008年 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