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的英烈有哪些?
在凤凰崖山坡上的青松翠柏之间,长眠着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他叫门益利,山西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后来上级安排他到凤凰崖村兵工五厂工作,他在兵工厂里披星戴月,夜以继日,每天都想研制出高质量的武器和弹药,让我们的战士能够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可是在一次弹药试爆中,他不幸以身殉职,牺牲时年仅24岁.
在巍巍的马石山脚下,安息着另一位战斗英雄杨锡芳,他是东凤凰崖村人.1943年秋,在枣庄战斗中,部队曾被数倍于我军的日军围困,但他临危不惧,运筹帷幄,果断带领一部分战士冲出日本鬼子的包围圈,突围后,发现团长等仍旧陷在包围圈里,就举起枪,大喊一声:"同志们,回去救咱团长啊,跟我上!"他率领战士们冒着呼啸的子弹,喊着,冲着,杀了回去.团长脱险了,我们年轻的政委却把一腔热血洒在枣庄那片土地上,时年26岁. 抗战时期,荣成有位15岁的女英雄在敌人屠刀
前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张晶麟:胶东“刘胡兰”(焦点人物)
王士波 徐洪强 孙宗勇 田宏耀
今年初,我们接到河南日报社老报人王秉亭写来的一封信。
当年,他是从山东荣成参加革命的,记得当地有一位“刘胡兰
式的巾帼英烈”,她的事迹因为对敌斗争环境恶劣,未能及时
让党报了解到。他建议在建国50周年之际,重新让大家认识这
位名叫张晶麟、15岁英勇就义的英雄人物。
苦妹子,好苗子
张晶麟是1926年出生的,家住山东荣成俚岛区青安屯村(
现归寻山镇)。父亲在她还没出生时就去世了,全家的生计只
有靠母亲种地兼为本村一位教员做饭来维持。张晶麟成长在苦
难中,养成了耿直的性格,见到不平的事情敢于挺身而出。
她10岁那年,村里办起了女子半日制学校。那年月,极少
有女孩子上学的。张晶麟的母亲顶着巨大的压力,咬紧牙关让
女儿读书。张晶麟非常勤奋,特别爱听老师讲岳飞、文天祥等
历史人物爱国的故事,有时回家后还把这些故事讲给母亲听。
据张晶麟的堂弟张敬麟和今年73岁的伤残军人张守仁回忆,
青安屯村的党组织建得早,群众基础好,被称为“小苏区”。
1940年2月,日军占领后,妄图扑灭革命火种,派兵到村子里杀
人放火,把家畜、家禽及财物洗劫一空。敌寇离去后,张晶麟
回到村里,看着这惨不忍睹的景象,气恨难忍。第二天,她便
找到村里的地下党支部,要求加入村妇救会。在党组织的教育
下,她懂得了革命的道理,热爱***产党,拥护八路军,积极从
事抗日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出色,被中***俚岛区委调到峨石
乡担任自卫团团部干事。她不顾环境恶劣,没日没夜地工作,
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英勇地展开对敌斗争。不久,乡委把她作
为好干部的苗子重点培养。
视死如归为大义
横贯胶东半岛的伟德山支脉大恒山,是荣成县伟德山区、
荣山区及俚岛区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大恒山南山腰有座虎础
寺,日伪军一直想利用这座古寺安设据点,切断荣成中部各区
之间以及与威海的联络,摧毁我伟德山中心抗日根据地。
峨石乡委接到县委指示,组织附近群众拆除虎础寺。张晶
麟积极争取到参加这次拆寺的任务。她连夜和其他同志组织发
动群众,第二天一早就和大家一起动手干起来。
由于汉奸告密,俚岛据点的日伪军得到拆寺消息,包围了
虎础寺。听到枪声,有的群众慌乱起来,四处奔跑。面对突如
其来的变故,张晶麟沉着地对同事说:“我年龄小,目标小,
留下来对付敌人。你赶紧带领群众突围。”群众安全转移,她
却不幸落入了敌人魔掌。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张晶麟毫不示弱。不管怎么审问,
她只回答3个字:“不知道!”后来,敌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
的,叫来一名医生为她疗伤。这位医生看到她被打得体无完肤
仍不屈服,很受震动。事后,他对一名地下党员夸赞说:“这
个小姑娘真了不起!”一名伪军还专门办了酒宴,假惺惺地说:
“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只要你说实话,我不但放了你,还认
你作干女儿……”张晶麟当即打断他的鬼话:“你这个败类,
欠下了多少血债,不会有好下场的!”
敌人黔驴技穷,把张晶麟押到俚岛东烟墩山的山坡上。她
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来了,忍着伤痛,扶着一棵松树,艰难地
支撑着站起来,脸上露出骄傲的微笑。面对刽子手举起的屠刀,
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产党万岁!”
烈士牺牲后,凶残的敌人把她的头颅挂在俚岛村示众。但
是,敌人的残暴并没吓倒已经觉醒了的胶东人民。荣成儿女前
仆后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国之路,6500多人血洒疆场。新
中国成立后,荣成有100多人被授予将军军衔。
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俚岛村的乡亲们至今仍在说着张晶麟的故事,有的还说:
“她英勇就义时,发生了日食,刹那间,天地间一片昏暗……
”人们以种种方式怀念这位荣成英雄。
经过传媒报道,张晶麟烈士的事迹在荣成已是家喻户晓。
近来,全市各行各业开展的“学英雄,做模范,创新业”活动,
蓬蓬勃勃。***青团荣成市委组织75个团支部开展了向“刘胡兰
式的烈士”张晶麟学习的主题团日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