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雾霾什么时候第一次爆发
全球雾霾最早是1930年。
1930年12月1日至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的一段长约24公里的河谷地段。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1952年12月5日至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补充资料:
1、英国:
19世纪的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据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因严重雾霾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支气管炎、冠心病、心脏衰竭、结核病、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195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专门调查雾霾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经过1年的调查,该委员会于1954年发布了著名的《比佛报告》,确定污染物的主要成因为煤炭燃烧的排放。此后,英国迅速成立了清洁空气委员会,并于1956年出台了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大气净化法案》,要求改造传统燃烧煤炭和木材的方式,关闭在伦敦城内的火电厂,工业企业必须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等措施。
从那时起,英国政府下决心治理雾霾,大力发展环境监测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并一直沿袭下来。自1961年开始,英国应用自主研发的专利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组织、1200个监测点的大气监测网,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谢菲尔德3个城市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同时,大力推广环保专利的应用,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德国:
在工业大国的德国,同样也经历过一段雾霾污染的日子。40多年前,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雾霾横行,河水恶臭,酸雨肆虐。德国治理雾霾等污染,同样是依赖技术研发,在以专利先行,大力应用新能源、绿色环保技术专利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如对小汽车、轻型或重型卡车、大巴、摩托车等各类车辆都设定排放上限。近年来,欧盟委员会又开始对部分新款公交车和重型卡车执行“欧6”排放新规。按照“欧6”标准,欧盟境内部分公交车和重型卡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含量要比此前执行的“欧5”标准分别低80%和66%,这里面包含了大量专利的研发和应用。同时,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机械设备的排放标准。对于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标准。根据指令,燃煤电厂的运营商必须出示使用先进环保技术专利并证明对环境影响的减少,以此获得继续经营的许可,否则将被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