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介绍电影《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焦点:谢晋模式
谢晋导演一生拍摄了36部电影,因其丰富的镜像语言、诗意的画面、精致的构图、紧凑的情节、叙事场景中透现的哲学思考和现代意识,被电影理论家称为“谢晋模式”。以鸦片战争(1996)为例简单说一下。
摆脱打字。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正面人物和以齐山为代表的反面人物在语言和姿态上的区别,并不是一眼就能判断出他们的好坏,而是通过他们的心理动机(简单理解为欲望和人性的纠结)和外化行为(毕竟坏人往往更善于伪装,更像好人而不是好人)的相互作用来塑造人物。摆脱类型化的人物塑造,不仅在叙事场景上更加真实可信,而且有利于制造悬念。
潜台词本片对话的潜台词特别精彩,既生动又含蓄,话中有话,画外有音,营造出一种余音绕梁的画面效果。在一些影视剧中,祁山这样的人往往被刻画得一无是处。但根据史书记载,古代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高级文官,几乎都是经满为官。
齐山的口才显示了他的学识,他的奴性显示了他的修养不够。在被贬的路上,齐山觉得林则徐是“神仙”,自己也是“神仙”。他的潜台词隐含着对自己清醒的判断,这确实需要技巧。难怪这部电影有四个编剧。
现代意识。与意识流所秉持的悲观、虚无、荒诞的现代意识不同,谢晋的现代意识是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观察和解构历史的。比如战前林则徐觉得没有筷子刀叉千变万化;当英国的坚船利炮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不禁感慨,拿着“武器”吃饭的人不应该被人看不起。他通过两次对餐具的评论,表明林则徐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该片采用线性叙事,以虎门销毁鸦片为引子,以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和外部(中英谈判)为框架,全景式展现了延片战争的前因后果。总的来说很传统,但其从宏观角度的理性分析,加上生动的潜台词,呈现出深刻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