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宫杀手?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现象,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十二生肖和地支有着相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传说时代。在史书记载中,黄帝“一生筑甲子”“励精图治甲子”的说法就是这种说法的体现,学者们认为这里的甲子指的是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玉琮考》中说:“盖北之俗初,无十二日丑,分年时传于中国,不枉耳。”(见清代赵翼《玉琮考》)。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十二生肖是从巴比伦传入中国的,而郭沫若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在《甲骨文字研究·分支解释》中说:“在巴比伦、埃及和印度发现了十二幅画像,但它们不是很古老,它们不是来自西方王朝之后一百多年的画像。意图是这是汉朝时西方国家制造的,模仿巴比伦的十二生肖,然后传播到周围地区。”人们认为十二生肖是中东居民模仿巴比伦十二生肖制定的,它是在汉武帝与西域交流时传入中国的。以上观点不一,笔者不敢主观判断对错。然而,通过大量文献证明,十二生肖确实起源于中国,它是中国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诗经》是现存文献中对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在《诗经·潇雅·吉日》中有八个字:“吉日·武庚意为可怜的马”,这意味着这是一个骑着跃马打猎的好日子。这是午马搭配的一个例子。可见,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在春秋前后就已经建立并流传开来。1975,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了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就已经存在。日本出土简牍书中有一章名为“贼”,是关于贼的外貌特征的,其中记载:“子,鼠,贼渴望他的嘴,……丑,牛,贼有一个大鼻子和长脖子,……阴,虎,贼喜欢,渴望他的胡子,他的脸是黑暗的。”毛,兔子,贼大。陈,【原话泄露】小偷是个男的,绿衣红衣...三、虫也,贼长黑。中午,鹿也,小偷有一个长脖子和一个小伤口,他的身体是不完整的。.....非,马也,贼必有耳。“,环也,贼圆脸……”
它说:“如果你没有马,小偷需要耳朵”,这是错的吗?按照地支和生肖的顺序,不应该和羊对应吗?
日本书中记载的十二生肖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据考证,睡虎地11号墓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最系统的十二生肖记录。
与今天流行的生肖观完全相同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物衡》载:“阴,木,其鸟,虎。土壤,它的鸟和狗也是。.....中午,马也到了。子、鼠、酉、鸡。毛者,兔也。.....亥,貘也。不,羊也是。丑者,牛也。.....其三,蛇也。申者,猴也。”
在上面的文字中,十二生肖中有十一种动物,但龙不见了。《毒言》一书中说:“陈是龙,他变成了蛇。陈、禹的位置在东南方。”
这样,十二生肖就完整了,它与流行的十二生肖完全相同。这确实是古代文献中对十二生肖最早、最完整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南朝时期,有了根据出生年份作为动物的具体记录。南朝诗人沈炯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其中写道:
“老鼠和灰尘的情况下,牛羊在黄昏时下降。
老虎在空无一人的山谷里觅食和栖息,兔子打开窗户对着月亮。
龙霁远绿,蛇柳近萦。
马栏坊远,春种羊。
猴栗羞香果,鸡砧引清杯。
狗以自己的财产为荣,而猪却悠闲自得。"
这首十二生肖诗显然是按照十二地支所分配的动物顺序来写的,这表明十二生肖在当时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明确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是在中国。根据外来生肖的观点,生肖是在汉代从中东传入中国的,这与佛教的传入类似。我们从上述文献中证明,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天书》和《诗经》)就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这表明十二生肖的出现和十二生肖与地支的匹配早在汉代就产生了,因此可以肯定十二生肖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那么十二生肖的由来是什么呢?古人为什么会选择这十二种动物呢?学者们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并做出了各种解释。
有学者认为十二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炳伦先生持此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他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狗等)产生了依赖感。),对危及他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老虎、蛇)的敬畏感,对某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的敬畏感。),从而导致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生肖是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的影响下,人们用来记录年份和月份的动物日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原始舞蹈中,如傩舞,产生于周朝左右,傩舞的主角是方石翔和十二兽。《驱魔舞》选用十二种动物,是原始人对动物敬畏的表现。仪式上选出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了照看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保持月亮的安全,赶走来自四面八方的瘟疫幽灵,并照看十二个方向。当然,十二个方向的护理涉及十二个分支,因此它与十二生肖相联系,十二生肖在驱邪仪式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由此可见,十二兽类和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的共同来源是原始动物崇拜。
民族学家刘耀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十二生肖”的日期和彝族的“十月历”方法有关。生活在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一种以十二种动物作为一年日期的历法。他们用十二种动物作为一年的日期,今天是鼠年,明天是牛年。以此类推,三轮就是一个月,算下来是36天,一个月就是36天,一年就是十个月。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刘耀汉先生认为,根据十二生肖标记日子的十月历产生于夏禹时期(见刘耀汉《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文集》),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关。中国的十二生肖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的十二生肖历法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
当我们谈论十二生肖的起源时,我们必须将其与天干和地支联系起来。近代安阳殷墟出土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干支纪年表表明,殷商时期的干支纪年已臻炉火纯青。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枝和树枝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作为一个时间单位的标签,一方面,它扩展并用于年表;一方面,它是减少的,这是用于时间(一天十二小时)。根据历史记载和研究,十二生肖出现在“干支纪年”建立之后。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动物作为地支的标志。同一年出生的人有他们的地支所属的动物,因此十二种动物被用来确定年份、日期和计算每个人的属相。可见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长期以来,学者们发现十二地支的古文字中包含了十二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古文字进行了比较,发现十二地支的古文字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仔细观察发现,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据说“四”字是蛇的象形字,还有“亥”和“貘”。附近的人还验证了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地支文字与十二生肖的文字有相似之处,这使人们怀疑十二地支是否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文字。由于十二地支的丑寅卯便于记忆,百姓就用十二种动物来代替,用动物来代替序数符号来配合地支,这就成了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上述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可以判断十二地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如前所述,十二地支在殷商时期就被巧妙地使用了,而十二生肖只在春秋时期产生,它们来自不同的来源。如果地支在造词时与生肖有关,那么生肖难道不会与地支同时产生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十二生肖产生的时间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关系密切。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附件,选择十二种动物作为符号来代替十二地支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