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心理学

《看电影与治愈心灵》是由、石等十位中国心理学家共同创作的。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影响他们人生历程的经典电影,通过精辟的分析和温暖充满爱的拥抱,激励我们治愈过去的伤痛,找到重新开始的勇气,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走进声、声、光、影的世界,欣赏激动人心的故事,既是意识自我与潜意识自我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可能的私人旅程。所以电影就像一面魔镜,通过讲述别人的命运,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心理电影,可以撕掉人皮面具,直击人性阴暗面。

本期有书友推荐这本书时,我立刻被上面的搜索吸引住了。有两件事吸引了我。一个是我爱电影,一个是我爱心理学。想了想,应该还有第三个原因:大概是权威的力量和光环效应(前几期提到过)——心理学十大名家,本身就很吸引人,很有说服力。

本片中的心理方面:潜意识、破坏性攻击、尸体强奸、恋童癖、恋母情结等。

脑海里想起孙老师的精品课程,对潜意识、前意识、意识都很重要。本我、自我、超我、恋母情结都有详细讲解。女主角和一大堆比自己大的混混纠缠在一起。这就是恋母情结。

没看过这部电影,看了书上的分析,那种画面感自动出现在脑海里。看完书,特别想去看电影。我现在正在看。女主人说她对血很满意,她会亲手杀了比尔。这大概是从心理学角度的真正内涵吧。好吧,让我欣赏这部电影。哈哈的笑

看完书,我赶紧搜了一下,看了电影。女主角杀人时刚毅冰冷的眼神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杀不死我的人,会让我变得强大。”女主角在如此多的暴力中幸存下来,并进行报复。

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总是充满血腥和暴力。暴力代表侵略,侵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如果我们内心有一种破坏的冲动,看到电影中的人物通过杀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那么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会觉得很爽,很享受,甚至会体验到某种美,昆汀就是这么做的。

破坏性的攻击性来源于婴儿早年对母亲和世界的态度。因为宝宝早年很焦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掉被抛弃,觉得极度不安全。所以,如果他不能及时得到母亲的关心、理解和安慰,他的攻击性就会极强。

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懂得陪伴和爱的妈妈,有一个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有一个不那么坎坷的不需要用一生去抚平的童年。

电影《心灵捕手》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罗宾·威廉姆斯和马特·达蒙主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清洁工的故事。

威尔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但他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这部电影以治疗为线索。起初,威尔特别抵制它,直到他遇到了肖恩教授。在肖恩的努力下,两人从最初的对抗变成了相互激励的友谊,使威尔打开了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了自我,重新找到了爱情。

影片于1997 65438+2月2日首映,时隔十余年,影片仍被心理学家津津乐道,可见其不凡。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张天补对这部电影所涉及的心理的分析:

第一次在治疗室,威尔挑战肖恩,肖恩直接动手了。晚上,肖恩一直在想:威尔怎么了?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他这么不守规矩。与此同时,肖恩也反思了自己的遭遇,以及自己为何如此失态。肖恩花了很长时间去认识自己,理解意志,这也是治疗的法宝之一:同情心,或者说共情。

心理治疗不像录音机。病人走后,只要一关电源,一切就结束了。患者离开后,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水里,在治疗师的心里引起深深的涟漪,而这些涟漪不会很快平复。所以作为治疗师,要学会慢慢反思、沉淀、消化这些“涟漪”。

我一直记得肖恩和他的老同学兰博之间激烈的争论:老老实实地喊出对方的意见,兰博认为肖恩是个失败者,肖恩反驳道:“你这么看重成功,是因为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你努力争取成功,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软弱。你一定要比别人强,只有出人头地,你才觉得踏实。”

在治疗的高潮和尾声,肖恩真诚地看着威尔的眼睛,一步一步走向威尔,并反复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治疗师肖恩通过唤醒内心的自我,开垦出一片绿洲,从而在意志中占据了一片原始的沙漠。

威尔终于有勇气告别过去,告别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与自己和解,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和生活。

影片中有三种意志防御机制:第一种防御机制是情感隔离;第二种防御机制是认同攻击者;第三种防御机制是化被动为主动。想到101种防御机制,特别想感叹人是多么没有安全感!)

(我之前写的:心灵捕手)

我是一个文人,我喜欢生活中所有的新鲜事物。我喜欢记录我的生活和故事。我喜欢分享我的旅行,我读过的书,我看过的电影,还有令人垂涎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他主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话题

故事和散文

阅读和看电影

感谢您耐心阅读本文。如果你愿意,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您的关注和好评是对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