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又称“( )”,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土、-”。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采用固定唱名法。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

1、“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2、“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3、“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