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武士道的日本人,为啥要刺杀张作霖呢?

张作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人物,究其原因,也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

他是国际历史上第一个死于敌对过谋杀的国家元首!

有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张作霖的历史分量,如果只认为他是一代枭雄甚至一个军阀其实是对张作霖的误解!

在张作霖死之前,他已经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领导者,而当时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则是北洋政府!

日本的图谋和张作霖的分量由此可见!

皇姑屯事件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再多说!

那么为何日本要处心积虑的杀死张作霖,就值得研究了。

一般而言,如果两国没有涉及到开战,那么必然的选择就是政治斗争和博弈,而斗争和博弈的基础是什么?

至少要实力相当,或者强势一方对于弱势一方有顾忌,不敢随意施为,这才是产生博弈的根源。

如果博弈和斗争最后达不成效果,那么为了达成目的的不择手段,就是必然的结局!

暗杀,一般而言都是政治斗争的最后手段,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或者说是少数派的选择。

分量这个词,只有你的对手知晓,日本对张作霖的做派心知肚明。

可是他们依然没有组织这次暗杀活动,那么谁组织的,就不得不说日本军队中的激进派!

其实暗杀张作霖并不是当时日本政府的意思,这也很好理解,在国际规则范围内,用暗杀手段,铲除他国的元首,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可是激进派的代表河本大作和东宫隆吉才不会管这些。

作为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他们对政府的犹豫和软弱不满多时,于是就这样,一场刺杀行动展开,然后,疏于防备的张作霖去世!

那么暗杀时候的背景如何?

其实和日本人之前的政治要求没有满足有关,在张作霖被刺杀之前,虽然是北洋军阀政府的末代元首,可却在面对北伐军攻击之时,节节败退,张作霖返回东北就是从关内退出关外从撤退举动而已,日本人一看张作霖前线吃紧,就打算趁火打劫,拿着早就拟定好的各种卖国条款要张作霖签字。

张作霖硬气的表示,不签,最后还说道!

马拉巴子的,要打就打,打死为止,死了管球。

这消息一传出来,吧关东军早就对张作霖不顺眼的人气的不行,好你个土匪老张,都这时候来,还耍横,不知死活!

那么,面对张作霖强硬态度,和不怕战争的表态,自诩为武士道精神加身的日本人为何还选择刺杀而不是开战?

原因也很简单,实力使然而已!

当时的张作霖奉系大军,虽然在面对北伐军的战斗中失利,可是在北伐军,忌惮与张作霖庞大的东北军,也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而且东北是张作霖经营多年的大本营,也不是急切可下的!

在东北张作霖的大本营,有着当时全中国数一数二的军工,经济,矿产和农业生产!

如果就实力而论,将东北放在东北亚进行横向对比,那么东北的实力仅次于日本。

虽为一隅之地,却是一个硬石头。

而这一切也是数据支持的。

首先看兵员:当时的东北军,所有部队加上地方部队和非直系的附庸部队合计有近100多万,其中东北军直属的武装力量,高大80多万,而其中精锐的东北军嫡系部队则有40多万,还装备精良!

其次看武备:现在战争最关键的是什么?战斗持续性而已!

那么决定战争持续性的是什么?

不过是战斗装备的自给自足而已,在这一点上,张作霖的东北军几乎走在当时中国的最前沿,当时全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不在日本而是在东北,沈阳兵工厂就是这东北军军事工业的明珠!

全系一水的欧式设备,从弹药到火炮都能造,就连造汽车都不是问题,年产能可达步枪近五万只,机关枪500挺,重机枪近万挺,子弹和炮弹不计其数,就连大炮都能生产!

只要兵工厂还在,持续作战就不是问题。

再次看军事储备:在张作霖任内,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暴露无疑,那就是爱储蓄,九一八事变时候的东北军武器库存可谓天量级!

步枪九万多,机关枪2600多,大炮300多门,炮弹50万法,子弹1.8亿。

按照东北军的消耗量来看,光储备的军火就足够支持40万人使用大半年不用生产了!

不仅如此,东北军还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海陆空三军健全的军队,空军数目约300多架飞机,都是进口货,海军从航空母舰,到巡洋舰驱逐舰都有,虽然吨位不大,可也有一定作战能力。

真要斗起来,即便不如日本,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而张作霖死之前的东北格局又如何,我们继续看!

当时日本东北驻军还没有进行战争动员,并没有多少兵力,军事力量总计不过一万多不到两万人!

如果以局部战斗而论的话,40万精锐东北军加上后续无数的补充部队,对抗一万多不到两万的日本部队,真要打起来结果可想而知!

而且老帅可不是少帅那样在温柔乡中泡大的二世祖,而是敢和人对枪决斗的狠角色,真要惹急了,拼命又有何不可?

将为军之胆,有胆才成军,张作霖在,东北军当是猛虎,好过数年后那不抵抗的绵羊千百倍,谁胜谁负,犹未可知啊!

这里借用三国魏延的一句话形容张作霖的做派!

如日本倾其所有,以全国之力来攻之,老张将为国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