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为什么放在第一课
观潮为什么放在第一课:《观潮》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可谓是开篇之首。该单元均为写景类文章,重在展示祖国自然景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式,充分感受自然之美。由此可见,美读与想象画面是该单元的训练要点。
《观潮》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学法指导的示范意义。本课按照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突出其奇特、壮观的特点。课文语言尤为精彩、颇具画面感。尤其是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景象;
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切入,由“一条白线”、“横贯江面”,接着形成“两丈高的水墙”,再到“山崩地裂”之势,行文酣畅淋漓、气势轩昂。适合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激起其“观潮时”的兴奋之感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该自然景观较为陌生,难以体会到作者观潮时的激动之情。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较少学生能有实际的观看体验。
故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充分交流,方能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如同身临其境,激发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写景类习作仍有待加强。四年级学生在写景时,随意性大,欠缺文章的条理性。
《观潮》一文结构严谨,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中心句,条理清晰地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场景,适合教师以此为范文,进行初步的写作指导,为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