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的片名是什么
文学/梦里的诗和书
电影回归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感人的故事是否一定是好电影。这种困惑曾经只在擅长“撕”的韩国电影里困扰过我,但在空洞的肥皂剧里,我坚持做出各种动情的眼泪,仿佛你走出电影院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没擦眼睛就看了电影。回归给我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无奈,就像这样的电影。
成功的《活着》和失败的《山楂树之恋》都是张艺谋的作品,反映了文革时期人物命运的变化,但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表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本源的探寻。那时候张艺谋才是中国真正的电影大师,《活着》是中国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十几年后,我在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里看到的,是一个几乎陌生的导演,一个没有大师光芒,却坚持披着那层皮迎合观众的商人。大师当了商人,从“给”变成了“卖”,作品自然也不一样了。然后看了电影《归来》,对这部作品的定义是中年升级版的《山楂树之恋》。《归来》的可取之处在于,它终于不用再靠一行行字幕来表达影片的感情,陈和巩俐也不用再扮演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角色。电影少了一部作品,却更真实!这是从《山楂树之恋》的尴尬失败升级而来的,但已经商业化的张艺谋永远不可能有《活着》、《红高粱》、《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中的大师光辉。
回归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精致的镜头质感,煽情的电影情节,一个怀旧又悲伤的爱情故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无可挑剔,但在看似华丽的电影下,却有着掩饰不住的漏洞。根据原著《如何认识陆犯》断章取义的改编,这样一部电影失去了最本质的内在——时代的深度,电影的故事感人至深,爱情的展现同样伟大而深刻。但是,当我们抛开电影时代的外衣,没有原著中的伏笔和羁绊,这是一个几乎任何时代都可以演绎的故事。回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影一直专注于如何让电影感人,如何让电影煽情,如何通过一堆旧时代的电影道具让电影怀旧,但本质上是回避和抛弃了那个时代的归属感。这就像1900年的传奇和生活。通过一部电影,我们可以渗透、展现、感受到时代真谛的精髓,这也是这类带有历史印记的电影之所以伟大、被人铭记的原因。电影让观众感受到时代的脉络,不是靠那些制作精良的具有时代感的电影道具,而是靠电影本质的力量,让观众发自内心地理解其电影中时代的变迁和命运。在我看来,这部优秀影片的本质是《归来》所缺失的。
不可否认,张艺谋在艺术与商业结合的道路上越来越完美。《归来》在情感描写和完成度上无疑优于《山楂树之恋》。作为一个电影商人,张艺谋或许还能在这部电影中再创佳绩,但遗憾的是,中国电影的真正大师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