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真相背后的推手六:赵构的“杀鸡儆猴”和“一箭三雕”

这一节必须重点说清楚。因为我们很快会发现,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后,从史书和现实中成长起来的宋高宗赵构,虽然年龄刚过而立之年,却已经成为政治权术和阴谋论的顶级高手。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在成功地将原来的五路大军分成十路驻屯大军后,赵构开始冷静思考如何巩固权力,仔细分析了各个掌兵大将的性格与地位、影响力。不得不承认,吴玠运气确实不错,其所处的西部防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且在与金兵的战斗中各有胜负,虽然后期战场从关中平原撤退到汉中盆地,但吴家军成功将金兵阻止在秦岭南北,使其始终不能跨越大巴山进入成都平原,这对南宋朝廷是一大功劳;何况,在赵构决定必须举起屠刀立威时,吴玠已于两年前即绍兴九年(1139)夏六月因病去世,而吴家军的继承人吴璘威望尚且不够。赵构要想立威,唯一的选择便是从剩下的四名主将即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和岳飞中,精心选择一位,达到杀一人立众威的最佳目的——当然,赵构绝不可能将这四个人都一起杀死,他也害怕 社会 舆论于己不利,更害怕其他将士因此心寒灰心,在外敌或内患来临时不愿拼死出力保护大宋政权。

由于岳飞在赵构即位时只是一名低级军官,绝对没有贵族血统,按理不构成较大威胁。因此在赵构眼里,只有出身职业高级军官家庭的刘光世最受猜疑(刘光世是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其次是平民出身但在“靖康之变”时便已成为高级军官的韩世忠、张俊,张俊在赵构即位后任御营司前军统制,韩世忠和吴玠都曾征讨过方腊起义军,靖康元年(1127年),韩世忠是统制官、吴玠是泾原军第二副将(相当于军分区第二副司令员),已经是高级将领。然而,张俊和刘光世对君臣关系理解深刻,对赵构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特别是刘光世因为年长,经验丰富,是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入朝的将领,张俊则甚至有些变态的逢迎赵构,积极主张交出兵权。从军队数量质量和地理位置来看,唯有岳飞与韩世忠让赵构很有些不放心,特别是韩世忠军中地位和资历远远排在岳飞之前,其子韩彦直也是像岳飞之子岳云一样的神勇大将,有“万夫不敌之勇”,且“韩家军”手下良将并不少,如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等人都是声名远播,韩家军综合战力很强,在著名的镇江府黄天荡大战中,能以区区八千人马(水军)困住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即兀术)带领的不习水战的十万大军(一说为数万大军),让兀术都急得放声大哭,这便是实例。

按照赵构的初步思考,刘光世已经退休回家,离开军队,且手下亲信王德只剩下区区八千人,完全符合“杯酒释兵权”的传统要求,绝对可以不再考虑;而距离较远、边防位置重要的吴璘也能基本排除。剩下的清除对象只有张俊、岳飞和韩世忠三人,其中张俊和韩世忠是互为亲家(即双方的儿女互嫁互娶,是绝对的亲上加亲),但张俊非常贪财、名声不好,韩世忠和岳飞是“三观”基本一致的好友,英勇善战,且都不爱财、喜欢与部下打成一片,军中威望很高,不过韩世忠却是一个色中饿鬼,曾经抢夺部将呼延通的美貌妻子,逼得呼延通自杀。那么,如果非要拿下一人,应该首先拿谁下刀呢?

如果你是皇帝赵构,你会选择拿谁开刀呢?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答案便只有一个,最好的选择便是韩世忠,因为从军队驻地来说,张俊部所在的金陵(南京)离杭州最近,威胁最大,但张俊已基本取得了赵构的信任,那么,接下来,距离最近的便是韩世忠部所在的楚州(江苏淮安)了——这也是我在上一节要大家特别注意南宋五大主力军驻地的原因。何况韩世忠曾“胡作非为”,私自派出杀手准备刺杀金使,而从表面来看,除掉韩世忠至少有两大好处:一则可以警醒他的亲家张俊,二则可以提醒他的好友岳飞。然而,高明的赵构看得更远,在打击韩世忠这一决策上,来了一招高明的“一箭三雕”甚至“四雕”“五雕”,既打击韩世忠,又震慑其他武将,重要的是能在关键时刻考验张俊和岳飞的忠诚度,相当于给了岳飞最后一个机会。可惜岳飞并不知道政治权术的奥妙。

据说,听到赵构单独对自己说出杀害韩世忠的消息后,张俊牙齿里都是一股寒气,心里直说,我的妈啊,皇帝大人,你才二十多岁,怎么计谋这么老到这么辛辣呢? 不过,我有聪明的脑袋,家有聪明的小老婆助力,肯定不会上你的当。倒是那个岳飞,倒可能会被你套牢?可见,即使自己读 历史 书不多也没事,但一定要像我这样娶个读 历史 书、智商超群的老婆,才能逢凶化吉的。

那么,赵构想的是一个什么高招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