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金三角犯毒组织还有几个大帮派?都是叫什么?是不是佤帮最大?
佤帮并不是最大的,但确实有一定的实力
金三角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也会让人更多地客观地看到了今天。
不是莱岛山迷人的晓雾,不是南淀河的潺潺流水,不是众多华人的付出,我们的故事绝对不会演义到今天。是的,“金三角”中淌出的,不仅仅是鸦片,也不仅仅是罪恶,它也流淌着生命,哺育着繁衍。这里,既有美与丑的较量,也有善与恶的争斗。如果仅仅是邪恶,没有广大善良山民与少数民族,“金三角”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同时,在泰国米赛与缅甸、老挝接壤的“金三角”,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吸引众多的旅客流连忘返。
这种文化,是那里生存了成百上千年的人民创立的。这其中,又有广大华人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功绩与贡献。忽略了这个事实存在,仅仅盯着毒品,应该说,这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记得,在与一位泰国著名学者座谈的时候,谈及了泰国有关方面对“金三角”中各武装的态度。这们学者坦率地承认,泰国的军方,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一直将邻国的反政府武装区域视为一块有利于泰国的缓冲地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许多“弹性”的处理方式。应该承认,泰国军方的***识,是可以理解的。它所做的“弹性”处理,只要不违背两国间的友好,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诚然如此,今天的“金三角”地区,还是出现了近40年来少有的稳定阶段。
泰国、老挝和越南境内的割据武装,已经不复存在。鸦片种植,也已经大为减少。目前的年产量,估计在300吨左右,其中老挝年产量是220—240吨,泰国约15吨左右,越南40—50吨。越、泰、老国内的罂粟种植,大多依然是贫困的山地民族。在越南北部与老挝北部尤为突出。
“金三角”中的缅北掸邦地区,90年代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之一。也是整个“金三角”85%以上鸦片的出产地。缅甸的鸦片产地,又正好是在缅北的几支割据武装控制区。
涉及到“金三角”的事情,就不得不将这几支原缅***武装作一个细致而纪实的叙述。这数支武装的发展,现在还没有成为最后的定局,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无论将会怎样,它们当前均实实在在在那里。并且,它们的辖区内,存在着与缅政府若即若离的极大自由度与活动空间。掸、克钦、佤、拉祜、崩龙、汉族等民族在这里聚居。
缅***中独立出来的四支武装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也同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斗争。近年来,部分武装,内部纷争不断,几番兵戎相见。与克钦独立军的关系,与坤沙部的关系,仍然在曲折地发展之中。
尽管缅北的这些组织和武装,已经与缅甸政府和解,但是,各怀心思并留有一手,一直是互相戒备的。因此,几支武装的控制区,较缅***时期并没有减少,反之,在武器装备及军队的实际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缅***时期。
缅甸政府也同样在做着两手准备。仍然在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1995年,缅军从国外购买了5亿多美元的武器装备,调整充实了各个“战区”。1995年11月23日,缅军借果敢同盟军内部纷争之机,挥军跨过萨尔温江以东的缅北地带。对于缅甸政府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缅***时期在一定岗位上任职的领导人,现在绝大多数还在缅北的各支割据武装之中。有的是重要的指挥员,有的是这些地区的行政领导人,应该承认,中国血统的华人,占了绝对的多数。这是不争的事实。
各支武装的罂粟种植问题,是一个令各国政治家们与有关国际组织***同关心的棘手问题。这不是缅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责任,而是政治势力作用使然。
1993年,缅甸政府代表与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掸邦东部同盟军、克钦新民主军,在缅北的瓦城***同召开了有关毒品问题的会议。鉴于缅甸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边区的特殊情况,政府与四支武装分别签署了允许其3年内“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经济来源问题的协议。这种适当的“方式”,后来被理解为对罂粟种植的一种默许。
在四支武装与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经常对国际援助被政府截留颇有微辞。认为政府打“禁毒”的旗帜招商引资,它们的边区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实惠和好处。
至今,缅政府依然不能随便进入佤邦、林明贤部、丁英部的辖区,即使缅军与彭家声部***同驻扎果敢,但缅军驻守山上,坝区与边境口岸,依然是彭部人马把守。所以,政府要更多一点的了解各支武装的内部情况,只有派情报人员秘密进入这些地区。公开的方式是很难得到真实情况。
不过,缅甸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较过去的确有了许多重要的改变。边区相对过去已经安宁了很多。至少,这些组织在形式上还是服从中央政府领导的,并对边境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原缅***的四支地方民族武装,近年来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壮大。
曾经一度不被缅甸政府重视的佤邦及其佤联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缅北地区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1990年以来,佤邦重点对军队建设与装备进行了大量投入。部队人数最高达到1.8万人。1992年后,佤邦与坤沙部在泰缅边境作战,尽管打仗消耗了佤邦大量的人财物,但是,在与坤沙部的作战中,佤邦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南部军区”的地盘得到进一步巩固,泰缅的通道在坤沙部“投降”前一直畅通无阻。同时,佤联军与缅政府军保持着较为强硬的对抗性,无论是领地还是军队的武装问题,佤邦从来不作任何让步。因此,缅政府一直视其为“最为恼人的一块”。
果敢彭家声部也是命运多桀。1991年,彭家声在果敢老家大宴宾客,度过了自己的60岁生日。但在1992年很快衰败下去。手下的“参谋长”杨茂良兄弟率部起事,并借外力将彭逐出果敢。彭不得不到其妇女婿林明贤部的一个小山头上蛰居,部下作鸟兽散。许多投到坤沙部,有的投到林明贤部。由于杨氏兄弟毕竟在果敢的根基不及彭家声,加之杨内部出现了太多的混乱。1995年11月,64岁的彭家声又再次杀回了果敢,重掌果敢的地方大权。
林明贤的“八·一五”,势弱力单,但处于“夹缝”中生存的“掸帮第四特区”,近年来着眼于发展本地经济。在与缅政府的周旋中保存实力,与“友军”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倒也是得到了许多经济上的利益。其辖区内的禁毒与经济发展模式,被缅政府作为一张民族和解政策下的王牌,向国内外炫耀。林部所走的是侧重经济发展的道路,从目前的情形看,已经尝到了甜头。
丁英101与其它三支武装相对距离较远,所以也就更加独立。他们所走的发展道路,与林明贤部有许多相似之处。丁英部地处资源丰富的蕴藏带,对于该部地区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101的经济实力已经让世人不可小视。鸦片的种植越来越少,已经不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
克钦独立委员会主席布朗森1994年去世之后,克钦独立军也迅速与缅甸政府完成最终的和解。双方的谈判从1993年开始。目前由早迈和宗卡担任主要领导人的克钦民主军,仍占有克钦邦约1/4的土地,武装力量4200余人。其中正规军在册人数3100人,其余的是“联防”队员。政治上,克钦独立军仍角坚持建立“景颇独立国”的政治理念,发展经济以求壮大。经费来源,也已经转变为以玉石生意,木材生意为主。克钦民主军与西方国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克钦的文字是由英国与美国传教士创立的,所以,克钦文化中有极为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因此,克钦族的上层人物,许多赴西方接受先进的教育,回来后成为克钦族中的精英分子,掌握着一定的权力。
缅北边境地区,目前还有两支更小的武装,他们分别从果敢同盟军中分裂出来。一支是孟沙拉“保安军”,占据原缅***北方分局所在地勐固一带,兵力约600余人;另一支是被彭家声逐出果敢地区的杨茂良兄弟,他们的武装被缅政府“安置”在中国龙陵境外的一个山头上,目前仅余400余人,已经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了